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教育心理學1 (增強 :red_flag: (部分增強 (不定率式, 不定時式, 定率式增強), 作用 (增強物的設置而使個體某種反應經強化而保留的…
教育心理學1
增強 :red_flag:
作用
增強物的設置而使個體某種反應經強化而保留的安排,又稱強化作用
由個體反應後帶來的效果決定,故又稱後效強化
增強物
原增強物;次增強物;正增強物;負增強物
立即增強:指個體表現正確反應後,立即給予獎賞(效果較佳)
延宕增強:指個體正確反應後,過一段時間後再給予獎賞(效果較差)
連續增強:只要個體一表現正確反應後,均給予獎賞(效果逐漸下降)
部分增強
不定率式
不定時式
定率式增強
發現學習論
:red_flag:
認知表徵發展三階段
動作表徵→形象表徵→符號表徵
教學理論七原則
動機原則
結構原則
順序原則
二種意義:準備與動機;教材性質
螺旋式課程
增強原則(內發的、啟發法)
過程技能原則
收錄原則
以人為學科中心的課程計畫
MACOS課程計畫
教學原則
鼓勵兒童大膽猜測
鼓勵兒童參與活動
採用對比法教學
限制
學生必先具有相當先備知識與技能,故
不是用於小學中低年級
在自行探索問題探索答案時,遇到困難求助卻無法得到要領,以致降低了求知動機
對皮亞傑的批評
過分依賴成熟對認知的貢獻
將語言和思想視為兩種不同的系統
忽略心像對認知發展之重要性
自然消極之看法
代表人物
布魯納 :silhouette:
皮亞傑 :red_flag:
認知發展期
感覺動作期
:pencil2:
年齡:0~2歲
憑
感覺
與
動作
以發揮基模功能
具物體恆存的概念
延後的模仿
前運思期
:pencil2:
年齡:2~7歲
使用符號代表實物
思維不合邏輯
知覺集中傾向
不可逆性
自我中心
具體運思期
:pencil2:
年齡:7~11歲
根據具體經驗思維以解決問題
理解可逆性
有守恆的概念(體積守恆→重量守恆)
形式運思期
:pencil2:
年齡:11歲以上
思維方式
抽象思考
假設演繹推理
命題推理
組合推理
認知結構
基模(schema)
同化與調適
調適:調整自己的經驗適應環境要求
同化:把新經驗融入舊經驗中
適應與平衡
適應與平衡是以基模為基礎且互為因果
適應是改變基模適合環境要求的歷程
組織
貢獻
確認兒童心智成長的內發性與主動性
確認兒童認知發展的階段性與普遍性
確認兒童認知發展階段成長速度不一
批評
忽略社會行為發展
各年齡組實際發展與理論不符,且
高估青少年的能力
道德認知發展論
他律階段
:5歲至10歲以前的兒童
自律階段:
10歲以上兒童
無律階段
:自出生到5歲,兒童行為是一種本能反應
古典制約理論 :red_flag:
巴夫洛夫 :silhouette:
以
狗
為實驗對象
說明
非制約刺激(UCS):食物
非制約反應(UCR):唾液分泌
制約刺激(CS):鈴聲
制約反應(CR):唾液分泌
制約類型
同時制約作用
:制約刺激與非制約刺激同時出現亦同時停止(效果次佳)
延宕制約作用:
指制約刺激在非制約刺激之前但同時停止(效果最優)
逆向制約作用:
指制約刺激出現在非制約刺激之後(效果差)
遺跡制約作用:指制約刺激出現後,旋即停止,稍後再出現非制約刺激
合欲制約作用
厭惡制約作用
懲罰 :red_flag:
懲戒性懲罰:
重在懲戒作用(殺雞儆猴)
感化性懲罰:
較富有教育性的動機之概念
報復性懲罰
:最原始的懲罰原理(以牙還牙)
怒道性懲罰:
乃基於公平對待與分配正義
學習三律 :red_flag:
桑代克 :silhouette:
提倡
嘗試錯誤學習理論
,以
貓
做實驗
練習律、準備律、效果律
操作制約理論 :red_flag:
斯金納 :silhouette:
能強化個體反應的一切刺激均可視為增強物或增強刺激
制約學習的特徵
增強作用;類化與辨別;消弱;自發恢復;二層制約學習;高層制約學習;行為塑造;斯金納箱;代幣法;逃脫制約的學習;逃避制約的學習
頓悟學習 :red_flag:
德國完型心理學家柯勒 :silhouette:
研究
黑猩猩
的學習行為
主要意涵
頓悟學習與學習者的智力有關
學習經由一些類似行為假設的探索學習練習行為
普里馬克原則 :red_flag:
一種選用較喜歡的活動作為較不喜歡活動的增強物而使得期待的低頻率行為增加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