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經部宗 (派別 (隨教行經部宗 (如尊奉《阿毗達摩俱舍論》的經部宗), 隨理行經部宗 (如尊奉《七部量論》的經部宗)), 釋名…
經部宗
派別
隨教行經部宗
如尊奉《阿毗達摩俱舍論》的經部宗
隨理行經部宗
如尊奉《七部量論》的經部宗
釋名
因為此宗不尊奉《大毗婆沙論》,而以佛經為主來宣說宗義,所以稱之為「經部宗」。
他們以譬喻的模式來闡明一切法,所以又稱之為「譬喻師」。
定義
主張「自證分與外境二者真實存在」的宣說小乘宗義者,就是經部宗的定義。
主張
根的主張
境:心所明瞭的事物,就是「境」的定義。 足以作為心所衡量之對境的,就是「所知」的定義。「境」、「有」、「所知」、「存在的事物」都是同義詞。
二諦之分
勝義諦:某一法,其存在不必依待言詞(能詮聲)與概念(分別心)的施設,而可以經得起理智(直接)從此法自身存在的原理這一個層面去考察的,這種法就是「勝義諦」的定義。
1、「有作用的法」2、「勝義諦」3、「自相」4、「非常法」5、「有為法」和6、「真實存在的法」都是同義詞。
瓶之所以稱為勝義諦,是因為他在勝義心態上呈現為真。此處所謂「勝義心」,就是在顯現的境相上不會生出錯覺的認知。
世俗諦:唯賴概念施設而得以成立的法,就是「世俗諦」的定義。
「無作用的法」、「世俗諦」、「共相」、「常法」、「無為法」、「虛幻存在的法」都是同義詞。
解釋:無為虛空之所以被稱為世俗諦,是因為它在世俗的心態上呈現為真。此處所謂的「世俗」就是分別心;因為分別心能障礙我們直接洞見自相,所以稱之為「世俗」。又,以上所說只是名詞的解釋而已(並非定義),因為凡是在世俗心—分別的心態上—呈現為真的,並不全是世俗諦。例如︰瓶子是勝義諦的事例,然而在世俗心──分別的心態上卻仍然現為真實。此外,如「補特伽羅我」和「聲常」,在世俗分別的心態上是真,然而(它們二者)即使在名言中也是不存在的。
上述這種二諦的建立模式是[隨理行經部宗]的說法,[隨教行經部宗]所主張的二諦說,和毗婆沙宗是一致的。
自相和共相
遮遣和成立之分
顯現和隱晦之分
三時之分
一和異
有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