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德國大學的開端
十六世紀之後,德國大學已經成為文化生活的中心
哈勒大學
西德為了恢復美麗的家園, 消除納粹國家主義思想的餘毒,朝向民主化 和科學化發展,開始進行學校機構的重建工作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在1949年分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為東德與西德。
西德高等教育制度在 1945年之後由各邦單獨負責,從1948年開始轉由各邦文化部長會議、高等學校委員會和各邦的高等學校部門共同合作。
新制的德國大學主要的任務如下
訓練社會上各方面的領袖人才, 並推行成人教育工作
培養高級中學的師資。
政府對於柏林大學只有獎助,沒有政治的介入干擾,以學術研究為中心
洪保特在1810年經過和學者共同協商的結果,才決定在首都設立柏林大學。
前言
納粹統治時期,教育被納入為戰爭服務的軌道
帝國時期,鞏固了雙軌制,改進了中等教育結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德按照威瑪共和國時期的傳統,開始重建教育體制
十九世紀洪保特領導了教育改革,促使德國雙軌教育制度的形成。
1960年代後期進行了改革,促進西德經濟的突飛猛進
帝國時期以前由教會控制
結語
大學事務由教會主導到國家主導,再到學者主導。
德國大學的改革
當前德國高等教育的改革主要有下列幾項
鼓勵各國高等教育的交流
高等學校自主管理的改革
高等學校教授制度的改革
高等 學校學費制度的改革
為了因應歐洲聯盟的統合, 落實波隆納宣言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