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基因轉殖及基因剔除技術, 10941027A黃宇菡 10941047A黃宥誠, 10941016曾宜萱, 10941048 陳胥辰,…
基因轉殖及基因剔除技術
8-4基因突變的製作
-
-
-
另外,也可利用基因標的法將內源基因(endogenous gene)做點突變,若點突變是位在啟動子區域,可研究調控因子對基因表現之重要性;若點突變是位在編碼區域,而造成基因產物蛋白質的突變,則可研究蛋白質之突變對其功能有何影響。
-
本章前文所介紹之基因剔除法是將基因完全破壞掉,因此稱為基因剔除,但若將相同之基因標的法應用在多加東西至基因內而不是刪除東西,例如在某基因之編碼區域內加上外來基因之編碼序列,使外來基因之表現可受此基因之啟動子所調控,這種方法特稱為基因殖入(gene knock-in)。
二、DNA跳躍子(Transposon)
-
其最早是在玉米中發現的,它可以造成隨機的紫色玉米粒,每一種跳躍子都需要相對的一種跳躍酶(transposase)對跳躍子兩端的跳躍元素(transposable element)作用,讓它在特別的序列中跳進跳出。
-
-
-
-
-
- 睡美人跳躍子(sleeping beauty,簡稱SB)
-
-
2005年,科學家們又成功地利用SB進行小鼠的突變篩選,當基因轉殖多個連續SB (T2/onc)的小鼠與帶有基因轉殖跳躍酶(SB10)的小鼠交配後,後代基因體中的SB即任意跳躍到各種不同的位置,SB的插入位置是TA序列。
-
-
-
-
8-2基因轉殖
-
-
-
-
-
以基因選殖方式得到我們要的轉殖基因株後,再把轉殖基因DNA片段從質體分離純化出來,以顯微注射(microinjection)之方式把轉殖基因DNA打入單細胞之受精卵,再將此受精卵送回至假懷孕之母鼠子宮內,19~20天之後即可生出小鼠。
打入受精卵之轉殖基因DNA會隨機地插入染色體的任何一個位置,並隨著染色體進行複製而遺傳至小鼠體內的每一個細胞,如此便得到基因轉殖小鼠(transgenic mice),此段外來之DNA也就稱為轉殖基因(transgene)。
-
-
-
-
另外,也可以南方墨點實驗(Southern blot)來偵測轉殖基因,只要以轉殖基因當作探針,即可在轉漬膜上測出含有轉殖基因的片段,而且以此方式更可計算出有多少套數(copy number)的轉殖基因。
-
轉殖基因的表現
轉殖基因的表現受到許多因素影響,首先是轉殖基因插入染色體之位置,如果轉殖基因插入之位置附近有靜默子(silencer)或加強子(enhancer),這些都會影響轉殖基因的表現,會促進或抑制轉殖基因的表現。
-
由以上之說明可瞭解,目前的技術很難控制轉殖基因的表現,因此在做轉殖小鼠的研究時,需要集合多個轉殖小鼠的結果,以證明研究結果之可信度,同時轉殖基因常有異位性表現(ectopic expression),也就是在不該表現的地方表現,因此檢查轉殖基因表現時要特別注意這部分。
-
-
8-3基因剔除
-
-
-
基因剔除是指將生物體身上每一個細胞的某個特定基因破壞掉,因為生物體沒有這個特定基因,不僅可看出此基因對生物體的重要性為何(若缺乏是否會致死),也可用來研究基因缺陷造成何種發育或是生理上之問題。
能夠製造出基因剔除小鼠的兩個重要條件是ES細胞之培養和基因之同源重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ES細胞是尚未分化之細胞,若將之混入早期未分化之胚胎中,ES細胞可以分化成身體的任何一種細胞,包括了能將遺傳物質傳給下一代的生殖細胞(germ cell),因此如果我們在ES細胞的遺傳物質上做改變,此改變之遺傳物質便有可能因ES細胞可分化成生殖細胞,而傳至下一代。
至於要如何改造遺傳物質,主要是利用同源重組的原理,在細胞內,兩段相似或是一致之DNA序列,可以產生重組(recombination),也就是DNA互相交換,如圖8-3(a),如果在某片段的兩端都產生重組,如圖8-3(c),B片段則會從I被置換到II,這就是同源重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