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行動/敘說探究與相遇的知識 - Coggle Diagram
行動/敘說探究與相遇的知識
參、知識的方法
研究目的
在相遇中了解並成全人的生命,包含研究者自己的生命,並連通到其他相關的人的生命
研究流程
需要滋養的支持環境,讓人能在此與自己相遇,並與他人相遇
以探究者的行動實踐本身作為研究起點
過去的行動實踐:敘說探究為重心
目前的行動實踐:行動研究為重心
聆聽與凝視
小節:作者的復活
行動敘說的作者必須成為自己書寫文本的理想讀者,透過文本,讓身為讀者和作者之我持續對話,持續寫文本
看
生命敘說是個持續回看的過程
把封藏的經驗說出來、寫出來-「外化」
看自己與看別人的眼神
反映生命敘說者從事探究的內在態度,決定探究前進方向,甚至結果
聽
說的循環過程中,要仔細聆聽,自己怎麼說,說出什麼,說成什麼樣子
難處:內在的耳朵
生命敘說不僅是表面聽故事,還必須聽到故事裡隱藏的奧秘
資料分析
腦海裡的知識城堡
艾瑞克森:從全體的資料證據中,以歸納方式,得出並檢驗關鍵的經驗性主張
敘說的思維要在龐雜斷裂的資料中還原經驗的整體性與歷程性,尋找的並非是抽取各敘事間重複的模式,而是辨識與連結之間的關係
心中面對的那張臉
存在於「面對面」的關係裡,閱讀自己或別人的生命故事
透過文本去遇見對方的臉,試著懂他的感受、世界、困境
告訴他,作為讀者的我讀到什麼、被勾動什麼、以及有什麼生命經驗與他的呼應
貳、相遇的知識之樣貌
與里拉琴相遇的故事
有一種知識,無法站在旁觀位置取得,必須投入在關係中遇見彼此,才能漸漸地長出它來
藏在淚水中的知識
相遇的知識,你知我知
相遇的知識是在主體面對主體的直接相遇關係中經驗到的知識
跟純粹理性抽象的知識不一樣,它不但是種知識,且是有溫度、動人的
要求對整體關係的把握,同時又能感通內在深處的情緒,啟動生命創化的能量
肆、結語
指出主客對立的知識與相遇的知識,有根本的差異,兩者應並存
描繪相遇的知識的存在樣貌,強調此種知識存在於當下接觸之中,而非文本內容
介紹相遇的知識的生成方法
壹、兩種知識理論
從尼采、柏格森與歌德說起
尼采
太陽神:靜態雕塑藝術,講求理性、秩序、控制
酒神:動態音樂藝術,以熱情融入生命的苦難與混亂
柏格森
理智只能關注能控制不斷重複的固定現象,完全遠離不斷創新中的生命,無法設想生命的變動與持續性
歌德
質性地持續觀察具體案例,透過圖像式的直觀去整體理解所感知的事物,從具體中看到普遍
將人與觀察對象放在同一世界,而不是將人抽離出具體經驗世界
不同知識觀需要並存發展與相互對話
布伯與勒維納斯的貢獻
布伯
「我-它」:主體與客體對立的認識方式
以「我-祢」的關係切出完全不同的認識路徑,並以此作為「我-它」的認識方式之所以可能的基礎
勒維納斯
西方思想傳統是以「同類」壓過「異己」的知識觀
工具理性的方法論,知識生產目的在於「為我所用」,關切的是要以何種手段或策略能達成所預設的目的
知識存在於我與異己相遇時的倫理的對待
真理不在文字記載中,而是存於關係實踐的行動與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