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解離性身分障礙症DID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 Coggle Diagram
解離性身分障礙症DID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SM-5
兩個(以上)的人格
主要人格 host
交替人格 alter
記憶斷層 memory gap
時間消失感 time loss
經常性的記憶斷層
多與創傷/壓力經驗有關
可能伴隨解離性遁走症
可能不重視此問題
社交、職業等重要領域功能減損
非文化或宗教接受範圍
非某物質所引起
盛行率
一般人 1~3%
臨床樣本 3~6%
病因
幼年創傷經驗
身體虐待(physical abuse)
與DID有極大關連
性虐待(sexual abuse)
創傷病因模式
the traumagenic model
忽略生理基礎
社會認知病因模式
the sociocognitive model
醫療誘發病因模式
the iatrogenic model
外在影響力
假性病因模式
司法情境-詐病
生理
磁振造影 MRI
較小的海馬迴&杏仁核
單光子電腦斷層掃描
區域性腦部血流 rCBF
雙側眼窩額葉皮質區
血流減少
記憶、壓力管理、衝動控制
情緒調節、環境適應
雙側額葉皮質上端
血流增加
治療
目標
整合分散的人格
減少交替人格出現之頻率
交替人格有助理解核心問題
認知行為治療
習得轉換人格外的問題處理方式
催眠
處理內在衝突
心理分析/
心理動力論
藥物
緩解共病之症狀
兒童及青少年
及早介入,避免解離症狀慢性化
生理評估
神經評估
心理功能評估
鑑別診斷
安置建議
後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