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學校教育的制度 - Coggle Diagram
學校教育的制度
第二節:
主要國家學校制度概述
壹、
美國
學校制度概述
1630年代--教育的最初目的:
閱讀
聖經
理解宗教教義
主要教育內容:讀、寫
1830年代--公立學校運動
首個提供免費公立教育的州:賓州(1834)
首個通過
義務教育法
的州:麻州(1852)
各階段學制
初等教育:小學
根據各州/學區規定而有所不同
大多從
六歲
入學
中等教育
早期:
初級中學
高級中學
1950-1960年代:
中間學校
分組教學
新式教學
重視
探索
與
自主學習
高級中學
綜合高中
職業/技藝/專門高中
進入勞力市場
進入高級技術教育
專門高中
特別需求、資賦優異學校
高等教育
1636:哈佛學院
19世紀:州立大學
社區學院
修業年限:兩年
課程多樣:
普通課程
職業課程
學位:副學士
學院(大學)
大學部
四年制
研究所
碩士:一至三年
博士:一至十年
貳、
英國
學校制度概述
重要法令:
傅斯特教育法
建立
公共初等
教育制度
學校教育制度
公立學校
蘇格蘭
5歲入學
12歲入中學
英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
中等教育
早期:
(一)文法中學
(二)技術中學
(三)現代中學
1960年代後:
綜合中學
初等教育
第一階段:
幼兒學校
(5-7歲)
第二階段:
初級學校
(7-11歲)
高等教育
自治大學
公立高等學校
私立學校
第一階段:預備前學校(5-7歲)
第二階段:預備學校(7-13歲)
學術性
公學
初等教育:
5歲
即須入學
參、
德國
學校制度概述
重要法令:
基礎學校法
初等教育
四年制基礎學校(6歲)
修業階段
(1) 基礎學校(共同)
(2) 中學
一般學生:國民中學(主幹學校)
中等學生:實科中學
才賦優異:完全中學
皆可入學:綜合中學(校內教育仍有能力分別)
(3) 高等教育
傳統
科學研究
教學
目前:多樣化結構
大學(綜合性/工科/專業性)
高等師範學校
高等藝術學校
神學院
高等專科學校
綜合高等學校
職業學院
肆、
法國
學校制度概述
義務教育單軌制
三級組織
初等:小學
預備級課程(第一年)
初級課程(第二、三年)
中級課程(第四、五年)
中等:
初中
觀察階段(第一、二年)
方向指導階段(第三、四年)
高中(三年)
普通高中
技術高中
取得文憑:
中學畢業會考
高等:
大學校:大學以外其他各種高等學校
短期技術學院
大學技術學院
高級技術員班
科學文化教育大機構
大學:分段式教學
(1)大學本科教學
(2)大學本科教學
(3)博士培養
伍、
日本
學校制度概述
重要法令:
教育基本法
學校教育法
制度建立時間點:明治維新後
中等
教育
前期:中學校(初級中學)
後期:高等學校(高級中學)
高等教育
研究生院(3-5年)
碩士
博士
短期大學(2-3年)
專門學術技藝
大學(4年)
高等專科學校(5年)
較深科學與技藝
終身學習
:廣播大學
初等
教育(6年):
小學校
陸、
俄羅斯
學校制度概述
職業教育
初等職業教育
中等職業教育
高等職業教育
高校後職業教育
中等專業教育
普通教育
不完全中學
中學
小學
高等教育
不完全高等教育
基礎高等教育
基礎後高等教育
培養本科畢業專家
培養文憑專門人才
培養研究人才
柒、
中國大陸
學校制度概述
非義務教育
中等教育:
高級中學
職業學校
技工學校
中等專業學校
中等職業學校
高等教育
專科教育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義務教育階段
初等教育
全日制小學、普通中學
九年一貫制學校
初級職業學校
簡易小學/教學點(偏鄉)
特殊教育(盲童、聾啞、弱智兒童輔讀學校)
工讀學校
中等教育:初中
第四節:學校制度的發展趨勢
一、建立彈性學制
只做
原則性
規定
取得文憑方式多元化
入學考試採
多元
評量
二、延長義教年限
目的:提高人力素質
做法:
向下
延伸
至
幼兒教育
階段
向上
延長
至
高級中學教育
階段
舉例:台灣的十二年國教
三、增加性向試探機會
原則:避免過早分化性向
教育部法令:
綜合高中實施要點
修習課程:
一般課程
專精課程(實務導向)
四、職教一貫體制
1950s:偏重初等、中等技職教育
1970s:建立初等、中等、高等技職教育體系
1980s:確立初、中、高等職教一貫教育體系
高職未來發展:
轉型、精緻化
五、發展多樣類型高教
高等教育的任務:培育國家高級人才
舉例:
大學多元入學
考試登記分發入學、甄試入學
大學類型多元化
六、落實教育機會均等
意義:提供特殊學生適性教育
特殊教育實施階段:
學前教育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重要法令:
教育基本法
特殊教育法
目的:
適性教育
培養健全人格
增進服務社會能力
教育理想:
全民化
民主化
均等化
七、重視終身學習
意義:從幼到老的
繼續性
教育歷程
我國政策與法令:
終身學習報告書
終身學習法
目的:
鼓勵終身學習
推動終身教育
增進學習機會
提升國民素質
作法:統整各教育體系
正規教育
非正規教育
非正式教育
第三節:
我國教育制度的發展
清末(效仿
日本
)
壬寅學制
三段七級
初等教育
蒙學堂
初等小學堂
高等小學堂
癸卯學制
三段七級
初等教育
蒙養院
初等小學校
高等小學堂
民國
壬子學制
三段四級
壬戌(新)學制
參考美國單軌制
九年學制(民國
57
年以後)
民國72年:學制改革研究小組
未採行其改革方案
民國100年:幼兒教育及照顧法
幼稚園→
幼兒園
小結
本國學制缺乏本土化色彩
設計應配合
本土
社會環境
第一節:
學校教育制度的基本概念
壹、學校教育制度的意義
學校:施教的場所
制度:組織體系間的關係
界定:國家規定各級類學校間的垂直與水平關係
學前教育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繼續教育
貳、學校教育制度制定的原則
一、顧及學生身心發展
二、適合社會發展需要
考量社經狀況
三、促進教育機會均等
人人都能接受適合其能力的教育
單軌精神
四、符合終身教育理念
有助學制
完整性
教育具有
連續性
五、便於銜接和聯繫
縱:各級學校互相銜接(垂直)
橫:各類學校相互聯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