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第十一講 中國哲學的未來 - Coggle Diagram
第十一講
中國哲學的未來
本著理性、自由、人格尊嚴的文化生命來實踐
中國過去並非沒有科學上的智慧,只是沒有往那條路走
走的是正式生命的心性之學
若不亡於清,依順明末思想家,走儒家健康的文化生命路線,未始不可開出科學與民主
以前的理學家,受佛學的影響,對傳統三教作更深入的理解
過去以儒家的智慧心靈吸收並且消化了佛教
中國哲學的中心思想:儒、釋、道
生命的學問
中心:心和性
西方以為先秦為中哲發展之高峰
黑格爾
東方文化:兒童期
重點落在政治形態
政治
儒家:以內聖外王並舉
積極
外王:痛心疾首的問題
道家:有關,但消極
佛教:無關
中華文化沒有開出民主與哲學
然而具有心性之學
三教顯揚醞釀
醞釀:未來說
顯揚:當代說
消極:堅忍
積極:消納外來思想文化的高度融攝能力
兩漢以後至明亡的中國哲學
魏晉名士的清談
道家思想至極高的境界
道家思想是生命的大智慧
代表:王弼、向秀
佛教
由印度傳來
南北朝接受和醞釀
講般若的僧筆
佛理:瑩徹高圓
般若一系
竺道生
講佛理,然有孟子的靈魂
孤明先發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可頓悟成佛
涅盤一系
隋唐達到高峰
華嚴
十玄門
禪宗
六祖慧能:著重本心真切的頓悟
孟子靈魂的化身
中國佛教發展至最高峰
天台
開山祖:慧思,大成:智顗
談心性智慧、融會消化佛教
修持踐履:安禪而化,位居五品
理學
新儒學
先秦儒家思想新闡發
超越西方哲學家
西方只在邏輯思辯
理學家具聖賢型人格
智慧高
強烈的道德意識
清代三百年
文化的生命隨之消竭
中國哲學未來的方向
(一)根據傳統儒釋道三教的文化生命與耶教相摩盪,重新復活「生命的學問」
(二)吸收西方的科學、哲學與民主政治,展開智性的領域。就哲學說,西方哲外子民學中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一骨干,來布尼茲、羅素一骨幹,康德、黑格爾一骨幹,永遠有其哲學真理上的價值。
人類須以科學技術提高物質生活,須要道德宗教提高和安頓精神和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