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東南亞(二) - Coggle Diagram
東南亞(二)
多島的印尼
人口問題與種族衝突
1.分布不均的人口
人口遷徒計畫
人口集中面積較小的三個島嶼(爪哇島 馬都拉島 巴里島)
-->疏散核心島嶼與的人口壓力
促進蘇門答臘,加里曼丹,蘇拉威西,西伊里安等離島地區的開發,全面實施爪哇化,以利政治統一
2.人口遷徙計劃
由核心島嶼遷徙至蘇門答臘,加里曼丹,蘇拉威西,西伊里安
參與遷徙多為農民,可獲得津貼,離島土地
失敗原因
資金有限-->不足以支撐異地新生活
種族衝突-->生活方式不同,爆發衝突,因此新移民在異地的適應頗為困難
3.種族衝突
爪哇人是主要民族,也是統治者。少數族群對統治者向心力不足,加上外來移民文化型態不同,又瓜分其土地-->種族衝突白熱化
印尼種族衝突最嚴重的三個地區
東帝汶
蘇門答臘亞齊省
新幾內亞島西部
基督教與伊斯蘭教衝突
華人受到排擠
4.區域發展不均
人口遷徙計畫在1980年受到政府財政短絀影響,轉為自發性質,移入地為蘇門答臘島。
國內經濟好轉後,爪哇島反成為人口移人區,特別是離島隻身長距離移入的女性,群集爪哇島。
人口最稠密區
爪哇島
製造業的首要重心
人口最稀疏區
新幾內亞島西部
產業落後
與核心區形成明顯對比
多島的印尼
開發與保育的衝突
過度的森林開發
將原木出口改為木材加工-->森林砍伐速度加快
傳統游耕+現代經濟作物(油棕)種植-->獲得耕地+熱帶林木廢木比例過高=焚燒林木+空氣汙染
泥炭土(焚林或轉種油棕)-->釋放一氧化碳
森林面積萎縮
衝擊農,林業的發展
印尼的生態環境遭受巨創
原住民生存空間嚴重縮減
裸露的土地經暴雨沖刷,地力消耗一空
森林的保育
1970年代
立法保護森材林
劃設部分林區為國家公園或野生動物保護區
實施需持有森林特許權證始可經營木材業
1980年
限制原木出口
1985年
徹底禁止原木出口
1989年
實施擇伐和補種系統
發布「臨時禁伐令」,
但盗伐仍然猖獗,使森林面積持續縮減中
2011年
印尼總統和挪威簽署一項總統決定書
-->未來兩年內,禁止砍伐原木
2012年
政府通過「雨林保育計畫」,
成立加里曼丹的林巴若亞生物多樣性保護區
-->保育紅毛猩猩在内的許多稀有動物的棲息地
2014年
亞洲漿紙宣布進行「森林保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