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社會行為的發展, 利社會行為 (#現代重視), 要照顧別人之前要先照顧好自己!!, U10801102 教育二乙 林泳瑩, CH8-2 -…
社會行為的發展
CH8
:star:社會行為:和別人接觸相處所表現的行為
:silhouettes:社會化過程:從
自然人
->追求與生俱來的慾望立即滿足的快樂,逐漸學習成為
社會人
->表現出他所處文化環境可接納甚至戰許的社會行為
利社會行為
(#現代重視)
五個時期
:pen:時期(二):別人需求取向(學前與國小)
->考慮別人的生、心理需求,用簡單的字句表達
:pen:時期(三):正面人際關係取向(國小與中學生)--
自我中心取向減少
->以刻版印象中的好、壞人或行為及是否被贊同作為判斷標準
:pen:時期(一):快樂、實際取向(學前~低年級)
->正確的行為是滿足自己的需求
:pen:時期(四):
(高年級與中學生)
1)同理取向->有同情的反應,了解自己行為的原因及造成的結果
2)過渡時期->有內化的規範、價值與責任,也懂得保護別人的尊嚴及權利
:pen:時期(五):強烈內化時期(小部分中學生,沒有國小生)
->過渡時期概念的est
:pencil2:Eisengberg->運用
兩難困境
的故事探討
7-17歲
利社會行為判斷
定義
1.做出有利於他人的行為
2.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常被鼓勵要幫助別人、合作或分享
:lock:過去->研究偏向負向行為; :unlock:近十年來->轉正向層面
發展
1.兒童很小時就已經顯示不同方式的利社會行為
2.
12或18個月
的嬰兒技能展示或把玩具給予不同的大人
3.其他利社會行為:幫忙做家事、對別人的苦惱給予安慰
影響因素
同理心
(empathy)
:warning:雖然有些研究發現月有同理心月會助人,但仍有許多研究指出
同理心的發展不是利社會的良好指標
Hoffman認為,兒童晚期才發展出完全的同理心。BUT有研究指出
四歲
幼童以具此能力
:pencil2:Hoffman
->同理心發展的四個時期
(二)幼兒期:可辨認誰是苦惱的人,但仍不明白對方的內在感受與想法
:check:(三)兒童期:慢慢可以了解別人內在感受,也能區分不同對象或情境給予適當的反應
(一)嬰兒早期:意識到鄰近人的苦惱,但不知道他是誰,有時會將苦惱轉移到自己身上
:check:(四)較大的兒童:能了解別人內在的感受
:!?:知道別人的情緒狀態並做出合適的情緒反應
需要更有系統低收集有關兒童在實際生活情境中同理心的資料
觀點取替能力
(Perspective-taking ability)
研究結果分歧
:green_cross:未能顯示一致性的顯著正相關,也未出現負相關
:pencil2:Moon-> :check:觀點取替能力和利社會行為有可靠的相關
:!?:具備對於別人的思想、情感和需要些知識,以便辨認別人的需要,以及決定可以滿足別人想要的行動
透過角色扮演或
思考角色觀點(換位思考)
的訓練,觀點取替能力和利社會行為都會增加
心情
(mood)
:cry:當兒童在想傷心事時->不願意分享及助人
:smiley:當兒通開心時->較願意分享及助人
要照顧別人之前要先照顧好自己!!
U10801102 教育二乙 林泳瑩
CH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