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哲學與教育的關係 - Coggle Diagram
哲學與教育的關係
教育改革推動背景
教育體制過於僵化
被視為政府施政配合經濟改革的工具
多元價值未受尊重
升學主義影響
全球化的競爭壓力
哲學探究的主要向度
形上學:形而上者之謂道
本體論/存有論
存在
構成實體是精神還是物質
宇宙論
生成變化
神學
泛神論
人類學
身心關係
人性善惡
形上學是任何教育的核心
認/知識論
知識的來源?感官/權威/天啟/理性/直觀
何謂論證?檢證標準?
何謂真理?客觀或絕對?
價值論
倫理學/道德哲學
善的標準?
倫理學的層次
後設(理論)倫理:重作批判
規範倫理學:生活規範
倫理論v,s後設理論倫理學
普效性原則:放諸四海皆準
吾汝原則:待人如人
恕道原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程序原則:循序講理
自由原則
公平原則
自律原則
美學
美感經驗
知覺的意義
意義領悟力
情感的高尚
廣闊的敏銳度
價值的意義與特性:人生各種意義的評價
內在v.s外在
工具性v.s非工具性
普遍v.s特殊價值
非實利v.s實利
哲學
批判活動
規範活動
思辨活動
澄清
分析
說明
論證
批判
次元學科
哲學是教育的普通原理
課程與教材的價值需要哲學的批判
教學方法與哲學的心靈論/知識論密切相關
官能心理學
感官知覺
形式訓練說
外在的經驗
教育的目的需要哲學的引導
訓育方法需要哲學的根據
人性論
性善論
盧梭:自然懲罰
性惡論
荀子:嚴格管理
道德哲學
效益論(功利主義):重視結果
康德:重視動機
杜威:調和二者
教育哲學的性質(取向應用與效果)
理念取向:需考量時空背景
哲學主義取向:不應直接套用
原理取向:教育目的不同影響課程安排
教育分析哲學取向:立論根基為何?
教育哲學的功能
釐清口號
聯繫抽象理論與具體教育問題
建立教育理論與原理
形成適宜的教師哲學
Peters教育的三大規準
合價值性
合自願性
合認知姓
杜威
哲學為教育的普遍理論
教育是各種哲學的實驗室
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工作_成效]
教育是多樣態的認知活動歷程
教育哲學的認知原理
知識v.s信念
事實的認知v.s技能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