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第二次世界大戰 - Coggle Diagram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聯合國成立
反共軸心國的形成:德、義、日積極對外侵略
導火線
亞洲:中日戰爭
歐洲:德侵波蘭
經過與轉變
經過:軸心國初期占優勢
轉變:珍珠港事變後,美國參戰,歐亞戰場合流
戰時重要國際會議:開羅會議與雅爾達會議
結束: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聯合國
成立:取代國聯維護世界和平
組織:設有安理會,具有武裝力量
缺點:五強有否決權,國際問題的解決常受制於五強的利益關係
一次大戰後日、義、德的發展
背景:國內出現反共,加強政府權力的團體
日本:軍人掌控政權
義大利:墨索里尼的法西斯黨
德國:希特勒的納粹黨
民族復興運動
朝鮮的抗日運動
印度甘地的不合作運動
土耳其凱末爾的改革
一次大戰後的蘇聯與美國
蘇聯的共產政權
背景:十月革命後,俄國建立共產政權
蘇聯成立:列寧與史達林先後掌控政權,推行極權統治與計畫經濟
經濟大恐慌
背景:各國關稅壁壘,導致全球生產秩序失調
爆發:美國紐約股市崩盤,連帶影響各地
美國的應對方式:羅斯福推行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