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教育心理學研究取向 - Coggle Diagram
教育心理學研究取向
定義
探討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教學歷程、學習行為
建立系統化的教學與學習理論
解決教育的實際問題
教學心理學
1960年-1980年
2.
恢復基礎學科運動
美蘇國防競賽的影響
3.
認知心理學
影響
布魯納
主張
直接探討
學生的心理,不再依賴動物實驗
主張教學時的教材教法要
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
,才有良好的教學效果
主張教學
必須先了解學生的認知能力
奈瑟
著《認知心理學》,使其成為顯學
1.
教育工藝學
興起
投影機﹑投影機﹑電腦等輔助教學的設計與使用,
實現個別化教學的理想
人本心理學
羅吉斯
個人中心治療法
馬斯洛
需求層次理論
強調
人有自由意志選擇
和決定自己的行為,
也須負責
學生應被視為
學習的主體
現代教育心理學
階段
1980年--現在
三大取向
認知主義
人本主義
行為主義
實務與理論研究相結合
關注學科和教學情境的研究取向
種是以研究為基礎的有效教學策略
大腦科學在教育上的應用
研究三化取向
對象全人化
教學活動全人化
教師素養全人化
方法本土化
兼採量化與質性研究
建構符合國情的理論
目的教育化
從學習中健康成長
從生活中準備生活
從求知中得到快樂
古典心理學思想
西方
柏拉圖、蘇格拉底
十七世紀,
形式訓練
源自
官能心理學
教育對學生的價值,在於
提供訓練的機會
官能充分發展,就能舉一反三
認為人的心靈像身體各種器官,有各自的能力
教學上稱這預期效果為
訓練遷移
只重教材形式不重實用知識的形式訓練學說
十八世紀~
十九世紀末
斐斯泰洛齊
1.人性中涵有三層面
(1)原始性(獸性)
(2)社會性
(3)道德性
教育的功能:克制原始性,發揚道德性
2.以
愛
為教育的中心
3.教學上強調學生的頭(心智)、心(情意)、手(行動),三方均衡發展
4.重視兒童個性發展
福祿貝爾
2.
自由
與
創造
是人類的天性
自由:使人選擇向善
創造:使人得到智慧
3.重視
團體遊戲
的社會化教育功能
創辦幼稚園
1.家庭是學校教育的基礎;父母的愛是子女人格發展的動力
4.重視兒童
感覺
與
知覺
發展
認識環境、發展兒童的美感
赫爾巴特
2.教育應以
道德
為先
以自由、完美、善意、權利、正義五者為基礎
3.重視兒童興趣
對事(認識環境)的興趣
對人(認識社會生活)的興趣
1.人類的心兼具有知、情、意三種功能
4.教學
重程序
教學過程分為:
明顯、聯合、系統、方法
弟子增補為
五段學習法
:
準備、提示、比較、概括、應用
東方
人性本質與教育功能
道德教育與知識學習
意義
是結合心理學與教育學的一門學科
是促成教育目的的實現科學
科學心理學階段
十九世紀末
杜威
引發
進步教育
運動
2.以
學生為中心
,主張
從做中學
3.教育本身
無固定目的
1.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活
4.提倡
民主教育
及兒童中心
桑代克
現代教育心理學之父
經由動物實驗建構
學習定律
促使教育學研究
科學化
學習遷移
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