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第十四章 單一對象研究法 - Coggle Diagram
第十四章 單一對象研究法
單一對象設計
圖示單一對象設計
大多利用線條圖呈現資料,以說明某一介入性措施或實驗處理的效果
A-B設計
基本方法
在兩種情境或兩種階段下,從同一研究對象蒐集資料,讓其做為自己的控制組
底線期(第一個情境)
為實驗處理前情境
在單一對象研究法中極其重要
必須蒐集足夠的資料點,才能清楚勾勒目前情形
至少需蒐集3個資料點
底線資料點用以在處理情況後的行為做比較
A-B-A設計
用以改善A-B設計的缺點
有時稱為倒轉設計
若兩個底線期行為都與實驗介入期不同,就有較強力證據證明實驗處理的效果
優點
減低對內部效度的威脅
缺點
實驗倫理
A-B-A-B設計
更進一步增強任何有關研究結果的結論
第二次實驗處理期可被無限期延伸
優點
避免先前所提的倫理問題
限制
資料蒐集者偏誤
可能產生的測量工具使用的效應
B-A-B設計
使用時機
目標行為從未出現過,
而研究者希望了解這種介入性實驗處理效果
A-B-C-B設計
C指的是將B稍加變化
C用以控制個案在B時可能獲得地一些額外地注意
多重底線設計
當研究者不可能或基於倫理而不能撤回實驗處理、回到底線時,可採此設計
對一位個案的多項行為蒐集資料
每種被施以處理的行為間必須獨立無關
資料蒐集者的偏誤在多重底線設計上一直是需要擔憂的問題
面臨對內部效度的威脅
情境期長度
底線期與實驗期要維持多久,基本上就是情境期所蒐集的資料點數量
需將資料點的穩定性納入考量
情境轉變時,產生變化的變項數
最重要的考量之一
當從一種情境轉變到另一情境時,只能有一個變項改變
改變的程度與速度
需將實驗處理介入時,行為改變發生的強度納入考慮
回到底線期
即使回到底線情境,行為也沒有立即發生變化,意味著實驗處理介入期時,有別的事情發生
行為間是否獨立無關
使用多重底線研究時會發生
底線個數
至少需有2個底線
底線期同時開始,但介入性措施卻不在同時段開始
底線越多,實驗處理介入可能是行為變化的原因
底線越多,不能獲得實驗介入的時間越長
對內部效度威脅的控制
最能控制研究對象的特質、損耗、測驗及歷史的威脅
地點的威脅對多重底線設計通常極小
很可能受工具衰敗及資料收集者的偏誤兩者的威脅
其他單一對象設計
多重實驗處理設計
變成A-B-A-C-A
輪替實驗處理設計
經過底線期後,輪流使用兩種或多種實驗處理(A-B-C-B-C)
多重探試設計
蒐集的資料點少,以減少資料蒐集的負擔,並避免一些內部效度的威脅
基本特質
常用於研究個體在接受某個介入性措施或實驗處理後,在行為上的改變
主要發展自特殊教育研究
外部效度:重複研究的重要性
也就是可擴論性很薄弱
個案研究中,若發現某項處理方式可有效改變某行為,要確立結果是否有擴論價值,就需以不同的個案做許多重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