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第十三章 實驗研究法 - Coggle Diagram
第十三章 實驗研究法
實驗研究法的獨特性
直接影響某特定變項
檢定因果關係最佳方法
至少一個自變項對多個依變項所產生的影響
自變項=實驗變項=實驗處理變項
依變項=校標變項=結果變項
實驗者得以操弄自變項
不再停留在描述或預測,進一步決定現象發生的原因
外在變項的控制
隨機化
配對
依照某些重要的變項將研究對象配對
使某變項在各組保持相同
將變項由研究中移除
研究結果的可擴論性相對被限制住
將變項融入研究設計中
將研究對象作為自身的對照(控制)
必較研究對象在不同實驗處理下的表現,就是將研究對象作為自身的控制
使使用共變數分析(ANCOVA)
利用共變數分析,可在統計上使各組在前測或其他變項上同等
實驗研究法的基本特性
自變相的操弄
是否使某種實驗處理或情況發生
調整同樣方法的施用量
對照兩種(以上)的類別
隨機化
隨機分派
參加實驗的每個人都有相同的機會被分派到各組去,包括實驗組與比較組
將個人分派到各組去的過程,而非這種分派的結果
使研究者能從研究的初始形成同等(在任何變項的差異純屬機運)的實驗組與比較組
應該在實驗開始之前完成
用以消除外在變項的影響與威脅
隨機選取
母群體的每個人都有相同的機會被選為樣本的一員
各群體的比較
實驗組
接受實驗處理
控制組/比較組
沒有接受任何實驗處理
正式實驗的基本條件
研究者植基操弄自變項,有計畫地改變自變項,並小心操弄這些變化,以了解他對於依變項的影響
至少兩種情況或方法加以比較,以評估這些狀況或依變項的效應
實驗研究法的團體設計
真正的實驗設計
隨機化前測後測控制組的設計
隨機化所羅門四組設計
企圖消除前測效應的設計
分四組
接受前測/不接受實驗處理/接受後測
接受前測/接受實驗處理/接受後測
不接受前測/接受實驗處理/接受後測
不接受前測/不接受實驗處理/接受後測
隨機化只有後測控制組的設計
隨機分派並配對
依據某些變項作為條件,將研究對象配對,確立各組在這些變項的程度或類別上相當
機械上的配對
將變項上的數值相近的兩位研究對象配成對的過程
統計上的配對
不要求究者捨棄任何研究對象,也不限制配對變項的個數
準實驗設計
控制或降低對內部效度的威脅
時間序列設計
實驗處理前、後的一段時間內,反覆觀察或測量
平衡對抗的設計
使實驗組與控制組同等的另一種方式
只有配對的設計
不使用隨機分派
不良的實驗設計
單一前測後測的設計
無法控制對內部效度的威脅
靜態團體比較的設計
靜態團體為原本已經存在、且實驗中不拆散的團體
無法避免研究對象損耗及地點的威脅
研究對象的特質可能差異很大
一組且只評量一次的設計
沒有控制組的對照
靜態團體前測後測的設計
研究對象的特質差異
前測的施用可能會產生測驗的威脅
多因子設計
研究者能探討較多的自變項,容許與多個變項(調節變項)之間的交互作用。
內部效度威脅的控制:摘要
有利控制威脅(++)、稍微控制(+)、微弱控制(-)、無法決定該威脅是否產生(?)
有效控制研究對象的特質、損耗、歷史、成熟及迴歸的威脅。
安慰劑效果之所以存在,可能是病人想討好醫生。
實驗處理的控制
一個好的實驗研究,最基本的是要能完全掌控實驗處理,也就是要能掌控對象、內容、時間與方式。
評估實驗研究中內部效度威脅的可能性
1.哪些變項會影響依變項?
2.每組在變項上的差異有多高?
3.評估威脅的可能性,設法加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