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血液循环 - Coggle Diagram
血液循环
心脏的泵血功能
概述
左心 : 泵血入体循环,维持血液的循环流动
右心 : 泵血入肺循环
心动周期与心率
心动周期 :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脏的机械活动周期/正常人心率平均为75次/秒,每个心动周期历时0.8秒 : 每格为0.1秒
特点
舒张期时间》收缩期时间
心动周期时程的长短与心率有关i
全心舒张期长 -》 利于心肌休息和心室充盈
心率快慢主要影响舒张期
心率 : 单位时间内心脏搏动的次数、一般情况下,成年人安静时心率超过100次/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如低于60次/分,则为窦性心动过缓
心脏的泵血过程及机制
心动周期中压力,容积等变化
心房心室在泵血中的作用
室舒,房-室压力梯度升高,房室瓣开,心室充盈(70%)
房缩,房-室压力梯度升高,心室继续充盈(30%)
室缩,室-A压力梯度升高,动脉瓣开,心室射血
房舒、室舒,中心V压降低,V回流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每搏输出量与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搏出量) : 一侧心室一次收缩所射出的血液量/ 生理意义 :新功能基础参数
射血分数 : 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生理意义 : 评价心脏射血能力
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
每分输出量 :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入动脉的血液总量、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4.5~6L/min.生理意义 : 评价不同状态下的心功能
心指数(心排血指数) : 安静和空腹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心输出量/min/体表面积=3.0~3.5L/min/m2.生理意义 :用于评定不同个体的心功能
心脏做功量
每搏功 : 心脏收缩一次所做的功能、搏出量*射血压力+动能
每分功 = 每搏做功*心率
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及其影响因素
,每搏输出量的调节
前负荷(心舒末期充盈血量)
前负荷、心肌初长度、心室舒张末期充盈压(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改变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测量心室的每搏功
心室舒张末期压 : 心肌收缩力下降,泵血液少,留在心室的就多,而舒张末期压与容积有关,所以压力增大
starling定律 :心脏不依赖神经-体液因素自身调节并平衡心搏出量与静脉回心血量之间关系的现象
异长自身调节 : 只通过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变化而引起心肌细胞收缩强度的变化过程,即心肌收缩力能随心肌初长度的改变而改变的现象/生理意义 :能精细调节每搏输出量
心室肌收缩前所承受的负电荷,它决定着心肌的初长度,而心室肌的初长度又取决于心室舒张末期充盈血量或充盈压
后负荷(动脉血压) :心肌收缩时所遇到的负荷
后负荷增加 -》 等容收缩延长,心肌收缩速度下降 -》 射血期缩短,射血速度下降-》 搏出量下降-》心室剩余血量增加
心肌收缩能力 : 心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能改变心肌收缩程度、速度和张力等力学活动的一种内在特性,实现调节每搏输出流
等长调节 :与心肌初长度无关的调节方式
心肌细胞兴奋 -收缩偶联中活化的横桥数量和ATP酶的活性
心肌收缩能力受神经、体液及药物的影响
心率的影响
心率*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
心率受自主神经控制
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心率加快
迷走神经活动增加强,心率减慢
心率受液体因素影响 : Ad、NE、T3、T4 ,可使心率加快
心率受体温影响 :体温升高1度,心率可增加10~18次
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心里储备 :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心音和心音图
心音 :心动周期中,由于心肌收缩和舒张、瓣膜启闭、血流冲击心室壁和大动脉壁等因素引起的机械振动所产生的,通过周围组织传播到胸腔,借助听诊器听到与心动周期同步的声音
心音图 : 通过换能器将这些机械振动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后记录下来的图列
概述
循环系统
: 心血管系统(心脏、血管&血液),淋巴系统 :star:
心脏
❤ - 推动血液流动力器官 :star:
血管
🩸- 血液流动的管道 :star:
血液循环
: 在心脏的驱动下,血液在循环系统内按一定的方向、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 :star:
生理功能
: 血液循环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起关重要的作用,血液循环一旦停止,生命也随之终结 :star:
物质运输功能 : O2,CO2,营养物质,代谢产物,激素
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
维持集体内环境稳态
实现血液防御功能
心肌的生物电象和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
生物电现象
⚡
概述
分类
功能
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 :
自律细胞
(
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浦肯野细胞,除房室交界的结区
) :star:
心脏
特殊传导系统的组成和分布
房室交界 : 房结区,结区,结希区
房室束及其分支 : 浦肯野细胞
浦肯野纤维网 :
浦肯野细胞
优势传导通路 : 卵圆窝前方等处心房肌纤维
窦房结
: P细胞,过滤细胞
工作细胞
: 普通的心肌细胞 :star:
心室肌细胞
心房肌细胞
去极速度
快反应细胞
心室肌细胞
心房肌细胞
浦肯野细胞
慢反应细胞
窦房结
房室结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的
特点
📝
不同于骨骼肌
不同的心肌细胞,其
跨膜电位的幅度,持续时间,波形,产生机制
亦
不相同
心肌细胞的
电生理类型
快反应细胞
:快钠通道
非纪律细胞
:心房肌、心室肌
自律细胞
:房室束、浦肯野纤维
慢反应细胞
:慢钙通道
非自律细胞
:结区
自律细胞
: 窦房结、房结区、结希区
工作细胞
的
跨膜电位
及其
形成机制
以
心室肌细胞
为例介绍
心室肌细胞
静息电位(RP约-90mV)
⚡💬 :star:
① K外流
离子基础
:同神经和骨骼肌一样,是K+的平衡电位,K+外流是通过一种叫IK1通道来完成的
内向整流
: IK1通道对K+的通透性因膜的去极化而降低的现象
Na 内流
钠泵
心室肌细胞
动作电位(AP)
⚡ 💬 :star:
特点 📝
复极过程复杂
持续时间长
升降支不对称
心室肌细胞的5个时期 : 幅度,波形,持续时间,神经,骨骼肌明显不同
去极化
0 期
Na+内流,Na+平衡电位,构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Na 内流
快通道
TTX 阻断
静息
4 期 (静息期)——膜电位基本上稳定在静息电位水平,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维持依靠Na+—K+泵、Na+—Ca2+的转运。(主动转运)
跨膜转运仍进行
复极化
1 期 (快速复极初期)
K+外流所致
2期(平台期)——Ca2+、Na+内流与K+外流处于平衡
💬 :star:
早期
外向K抗衡内向Ca
晚期
外向K
3期(快速复极末期)——Ca2+内流停止,K+外流增多所致。
内向Ca减弱,外向K增强
心室肌的RP和AP
1期(快速复极初期)
:占时10ms
形成机制 : Na+内流迅速停止K+外流,K+负载的一过性外向离子流I10(K+通道可被TEA,4-AP阻断)
2期(缓慢复极期,平台期)
: 占时100~150ms 平台期是区别于神经和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形成基质 : Ca2+缓慢内流,K+缓慢外流
3期(快速复极末期)
占时100~150ms
形成基质 :Ca2+内流停止,K+外流加快
4期(静息期)
: 离子分布恢复原态
形成机制 : Na+——-K+泵,Na+——Ca2+交换体
自律细胞
的
跨膜电位
及其
形成机制
最大舒张电位(最大复机电位):
自律细胞复机化达最大值的电位 :star:
4期自动去机化(起搏电位)
:心肌节律细胞自动产生节律兴奋的基础,是能够自动产生兴奋的原因 :star:
自律细胞的特点 :4期自动初期
随时间而递增
除极速度较0期的慢
不同自律细胞的4期除极速度buyizhi
窦房结
与房室结 💬
概述
0期去极化速度慢、幅度小、时程较长
分期为0、3、4期,无期显的1、2期
最大舒张电位-70mV,阈电位-40mV
形成机制
4期自动去极化:
机制较复杂,是多种离子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star: 💬
速度快 / 速率最高
4期
自动去极化
主要
Ik
K+外流进行性衰减
,形成背景内向电流
If
Na+负载的内向起搏电流
Na进行性增强
T性Ca流
T型钙通道激活,
Ca2+内流
,激活L型钙通道,又产生一次动作电位
去极化
0期
去极化
:Ca2+内流 💬 :star:
Ca内流L型通道
慢通道
缺乏Na通道
复极化
3期
复极化
💬 :star:
Ca2+内流停止
K+外流
房室束与
浦肯野细胞
: 4期膜电位不稳定,能自动去极化,产生另一个动作电位 💬
4 期
内流增强
If Na 内流增强
I(f)通道与膜电位的关系
4期:自动去极化
0期 :膜电位达-50mV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的同时I(f)通道失活而关闭
3期: 膜电位达-60mV,I(f)通道被激活而开放,达-100mV,,I(f)通道超极化激活
因此I(f)起搏电流
复极期启动和发展I(f)内向离子流,并使4期自动去极化
达阈电位又产生一次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去极期,终止I(f)内向离子流
I(f)通道是慢Na+通道,有别于0期的快Na+通道
2 more items...
形成机制
I(f)内向离子流 (起搏电流):
形成4期的自动去极化是随时间面逐渐增加的内向离子流,I(f)通道也是Na+通道 :star:
外流减弱
Ik K离子外流减弱
前三期
同于心肌室细胞
心肌的
生理特性
电生理特性
⚡
自律性
:心肌细胞在无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star:💬
起搏点
心脏起搏点
潜在起搏点
: 正常情况下不表现本身自律性的自律组织 :star:
异位起搏点
: 异常情况下控制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潜在起搏点 :star:
次级起搏点
: 交界性节律 (40~70次/分)
三级起搏点
: 室性节律 (15~40次/分)
浦肯野纤维
窦房结 》 房室结 》 房室束及左右束支 》 浦肯野纤维
自律性最低
窦房结P细胞
🦠
机制
窦房结对浅在
起搏点的控制
超速驱动阻抑 (超速抑制)
: 被动兴奋 》 固有兴奋(频率依从性)
抢先占领
窦房结细胞是
正常的起搏点
。
窦性心律
: 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所形成的
心跳节律
:star:
自律性最高
影响因素
⚠
最大舒张电位VS阈电位的差距
: 距离越近,4期自动除极时间缩短,自律性增高,反之,则自律性降低 :star:
4期自动去极化速率
: 儿茶酚胺加速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极化速度,题搞节律性,使心率加快 :star:
传导性
: 心肌具有兴奋的能力,心肌的兴奋沿着心肌细胞向外扩布的特性 :star:
闰盘(缝隙连接)局部电流很容易通过特殊系统,心肌细胞在结构上虽互相隔开,但在功能上却如同一个细胞,构成一个功能性合胞体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
: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起搏和传导兴奋的功能,兴奋在心脏内的传播是通过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完成的 :star:
途径
心脏特殊
传导系统
窦房结-》 房室交界 -》 房室束 -> 左室支,右束支 -》 浦肯野 -》 心室肌
房室延搁
房室交界区
兴奋在房室交界处传导最慢
正常时兴奋由心房进入心室的唯一通道
传导阻滞好发部位
意义是保证心房、心室顺序活动和心室有足够血液充盈的时间。
心脏内兴奋传导的特点
特点
房室延搁
房室交界处传导速度慢
,使兴奋通过房室交界时,延搁的时间较长,称为房室延搁。:star:
心房、心室传导速度快
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
结构因素
: 不同心肌细胞之间比较,兴奋传导的速度与细胞直径的粗细细有关 :star:
细胞直径
心肌兴奋传导速度与细胞直径成正比
细胞间缝隙链接
生理因素
: 在同一心肌细胞,兴奋传导快慢主要受局部电流形成和邻近部位膜兴奋性的影响 :star:
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成正变关系
邻近末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
:心肌细胞的兴奋传导是沿着细胞膜的兴奋扩散的过程,只有
邻近末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正常
,兴奋才能正常地传导通过 :star:
静息电位或舒张电位水平
阈电位水平
兴奋性
: - 心肌细胞对适宜刺激能产生兴奋的能力或特性 - 可兴奋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star:
周期性变化
: 心肌细胞每次兴奋,其膜通道存在备用状态、激活、失活和复活过程 - 其兴奋性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周期性改变 :star:
心肌兴奋性变化的主要
特点
有效不应期
长(200~250ms) :心肌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 生理意义 : 不发生强直收缩,实现心脏泵血功能
绝对不应期
0 - 3期
Na 通道全部失活
局部反应期
3 期
Na 少量复活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早搏) :在下一次窦房结传来的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人工的刺激或异位节律点发放的冲动的作用,则心房肌和心室肌可产生一次期前兴奋,引起一次提前出现的收缩
代偿间歇 : 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所出现的一段较长的舒张期
机械性特性
⚙
收缩性
:心肌工作细胞兴奋时首先产生电位,然后再由电变化引起机械收缩
兴奋-收缩耦联
: 由心肌细胞的电变化透发机械收缩的过程 :star:
动作电位引起复极2期Ca+内流以及细胞内肌将网Ca+的释放
胞浆内增多的Ca2+与心肌收缩蛋白的Ca2+受体结合引起收缩反应
心肌细胞兴奋产生的动作电位沿肌膜由横管发布到细胞内部
影响心肌收缩性的因素
低氧和酸中毒
交感神经和儿茶酚胺
血浆中Ca2+的浓度
心肌
收缩的特点
:
①同步收缩
合胞体
②不发生强直收缩
③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
概述
引起0期去极有关的通道状态(Na通道或Ca+通道)
Na通道所处的机能状态,是决定兴奋性正常,底下和丧失的主要因素,以快反应细胞为例,Na通道具有备用(静息)、激活和失活三种状态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值
Rp绝对值增加 - 距阈电位远 - 有、需刺激性阈值 -兴奋性
Rp绝对值下降 - 距阈电位进 - 需刺激阈值下降 - 兴奋性增加
心电图
:用心电图机在机体体表记录到的反映心脏电变化的泼形,反应了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 :star:
体表
心电图
12个导联
心电图导联
导联
: 描记电图时,在肢体或躯干一定部位安放电级,并用导线与心电图机联成电路 :star: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标准导联
P 波
左右两心房的去极化
QRS 波
左右两心室的去极化
T波
两心室复极过程
U波
意义和成因还不十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