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學習評量的設計與發展, 考量評量作業對學習與教學之影響 - Coggle Diagram
學習評量的設計與發展
決定評量的目的
診斷評量
用標準化的診斷測驗,用不同的專業(教育、醫學、心理)找出影響學習的原因
關心持續性或是重複性的學習困難
訂定補救教學計畫
如:閱讀障礙的學生、學習者的發音問題(語調、母音、子音錯誤)
總結評量
評量成績的依據
由教學目標決定
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程度
評量形式
成就測驗、期末考、口頭或書面報告、展演、畢業專題等
形成評量
能以學生成功的學習予以增強
找出學習的難點及迷思,進一步提供練習作業
了解教學中的學習過程(教學回饋/成效)
評量形式
多元/如:習作、教師自編評量、學習單、課堂提問、練習、遊戲
自我評量
學習如何學習(後設認知)
找出學習的難點及迷思,引導加深/重點式學習
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
評量形式
多元/如:習作、教師自編評量、學習單、(課後)提問、遊戲
安置評量
用學生能力等級、特質進行分組或分班
安置性決策
能力相近的小組/依興趣、能力、人格特質,安排不同的教學模式。
發展與設計評量作業
評量作業樣本應具代表性
測驗結果是否有效,關鍵在於測驗題目是否具代表性。
建雙向細目表的目的之一,確保評量取樣具代表性。
Linn & Gronlund:每個單元/(構念)的評量,至少5-10題, 愈少「建構反應題型」應愈多。
評量作業必須能測學習成果
避免建構無關因素影響作業的表現
編擬評量作業一般性建議
明訂認知層次、題型及題數分配(雙向細目表)
清楚定義評量作業,確認評量要求表現與學習成果吻合。
不要有暗示性的題目線索和答案。
有標準和公認答案,或評分者對表現有一致看法
題目宜改寫,不直接抄錄。
後效作用(後果效度)
定義評量內容與技能
內容
基本概念、意義
技能
實際的表達與操作
情意
想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確保
評量確實涵蓋所有教學目標
評分與回饋
評分量表
整體式量表
優點
評分容易
缺點
回饋較少\學生表現無法完全吻合某個級分描述
影響表現的所有標準組合
分析式量表
每個標準表現分開評分
評分標準可分四個項目: 內容、組織、表達、語言運用
每個標準可分數個表現水準
注意事項
標準描述具體
與學習目標吻合
清楚定義每個標準的各項表現水準
評分標準容易理解
容易使用
回饋
指出學習進步之處
提供明確可改善之處
適當規畫回饋時機(有時間進行修正)
儘量給予立即性回饋
學習前學生知道評分標準。評量後清楚指出達標狀況。
善用同儕回饋
評分表
找出向度和標準
預試
編製試題相關工作
前
命題人員的測驗
命題指標的安排
命題人選
後
預試
試題分析
修改/審查試題
修改/審查試題
中
命題注意事項
命題原則
測驗的定位
分級方式
實施評量
修改評量作業
選擇適當評量作業
內容
建構反應題型
簡短建構反應
計算題
簡答題
填空題
申論題型
實作評量
課堂提問
聚斂式問題
有唯一的正解
發散式問題
低層次(事實性訊息)
高層次(需透過思考的問題)
選擇反應題型
配合題
克漏(選擇)題
是非題
認知層次吻合
create
evaluate
analyze
apply
understand
remember
考量評量作業對學習與教學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