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日本 (地形, 經濟, 其他, 氣候) - Coggle Diagram
日本
地形
日本群島
北海道島
九州島
本州島
四國島
北美板塊
歐亞板塊
菲律賓海板塊
太平洋板塊
山地、丘陵多,佔全國總面積3/4
最高峰---富士山(3776公尺)
坡度陡,可耕地面積少
高度集約式農業(水稻)
分布在台地和沖積平原
最大平原---關東平原
地震頻繁---2011/03/11 9.0級大地震
火山活動頻繁---27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80多座
經濟
產業結構的轉變
1950-1970年代
壓低日幣以推動出口導向政策
帶動重工業的發展
鼓勵企業發展高附加價值產業
1973年後
因石油危機而開始發展高新科技產業
同時刺激高級服務業(第三級產業)
1868年的明治維新
以紡織業為重心
再發展重工業
1990年代
日本成為亞洲最大的高級市場
發展出龐大的服務業,轉型為後工業化國家
全球化令第二級產業人口下降
經濟高度發展的原因---東亞模式
政府合宜的經濟發展策略
壓低日幣以利產業出口
工資較歐美國家低--->產品在國際市場較有競爭力
制定出口導向及發展高附加價值產業等政策
注重勞資和諧與積極創新的企業文化
年功式薪資
終身僱用制
內外環境的配合
外在
大量國家向日本購買機器--->開拓市場
國外供應充足的原料
內在
建工業基地和碼頭--->出口貿易
人民儲蓄率高,軍費開支低--->積累資本
經濟高度發展的問題
產業外移
國內---勞力密集產業--->高附加價值的製造業和科技產業
勞力密集、高汙染產業轉移至南韓、台灣和東南亞國家
國際石油危機減緩--->產業轉型
成為在能源危機下唯一經濟逆勢成長的工業國家
經濟泡沫化
1991年國外資女獲利後撤出--->房市和股市大跌--->總體經濟下滑
1980年出口旺盛,賺取大量外匯,日圓升值--->國際資金湧入,採取寬鬆貨幣政策--->房地產和股市大幅攀高
產業分佈不均
東南太平洋沿岸的東京、橫濱至瀨戶內海一帶工業興盛
日本海沿岸、北海岸與九州南部等地工業產值偏低
人口老化
環境汙染
1977年富山縣的痛痛病
1956年熊本縣的水俁病
產業空洞化
企業為降低成本,擴展國外市場--->另一波產業轉移--->國內產值下滑
國內環保意識高漲,企業營運成本高,日幣升值--->出口衰退
其他
民族:大和民族
首都:東京
面積:37.79萬平方公里
氣候
副熱帶及溫帶季風氣候
濱日本海
降水多在冬季,源自西伯利亞氣團的西北季風為迎風坡帶來
濱太平洋
降水多在夏季,源自東南季風在東側的迎風坡帶來
因山地橫亙令東西兩岸氣候差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