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構造式傷寒論 大青龍湯方 第二十八 - Coggle Diagram
構造式傷寒論 大青龍湯方 第二十八
大青龍湯
[方義]
此麻黃湯加減方之一,乃溫散寒邪兼清裡熱之方。
[主治]
按:以上二證必須注意有惡寒無汗和煩躁喜冷性飲食等症。因惡寒無汗方宜使用麻桂,煩躁喜冷方宜使用生石膏。
(1)太陽病,惡風寒,無汗,身疼痛,脈浮有力,兼煩躁、喜冷性飲食等症。
(2)溢飲,四肢發腫(此證因發腫的關係,脈浮不甚顯著)。
[藥品]
麻黃一至三錢 桂枝一至二錢 炙草一錢至錢半 生石膏(研)二至四錢 杏仁一錢至錢半 生薑一錢至錢半 大棗二至四枚
[煎服法]
水二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滓溫服,取全身微汗為度,不可如水淋漓,因汗出多易致亡陽。若一服汗出則停後服。
舊日對於汗出多者用溫粉撲法。根據實踐認為,只要診斷和用量上考慮確當,即無採用之必要。關於“溫粉”,《傷寒論》中未註明系何方、何藥組成,後世所載也不盡相同。《傷寒論講義》錄有三種:1、葛洪《肘後備急方》姚大夫闢溫病粉身方為“芎藭、白芷、藁本三物各等分”; 2、孫思邈“備急千金方”為“鍛牡蠣、生黃芪各三錢,粳米粉一兩,共研細末,和勻,以稀疏絹包,緩緩撲於肌膚”;3、《孝慈備覽》撲身止汗法:麩皮糯米粉二合,牡蠣、龍骨各二兩,共為極細末,以疏絹包裹,周身撲之,其汗自止。
[用藥大意]
麻黃東加薑棗以散表寒,生石膏以清裡熱。
[禁忌證]
(1)脈微弱,汗出惡風之煩躁不可服。因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睏,造成亡陽之證。
(2)少陰病,不汗出,煩躁者,忌之。因此系陽虛陰寒之證。
(3)無喜冷現象者不可服。因無裡熱也。
[類似方劑參考]
(1)麻杏甘石湯:此解表清裡,治表寒較輕裡熱較重證之方。
(2)桂枝二越婢一湯:此解表清裡之輕劑。
(3)猶龍湯:此治溫病不汗出煩躁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