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Chapter 14 單一對象研究法 - Coggle Diagram
Chapter 14
單一對象研究法
單一對象設計
圖示
線條圖:說明某一介入性措施或實驗處理的效果
依變項(結果):垂直軸
自變項:水平軸
研究情境:表的上端
情境線
資料點:圖上原點
A-B設計
在兩種情境或階段下,從同一研究對象蒐集資料,讓該研究對象作為自己的控制組
底線期:實驗處理前的情境
缺點:
1.研究者無法確定個案行為上的改變是因為實驗處理之故
2.無法控制各種對內部效度的威脅,無法除去各種可能的外在因素的影響
A-B-A設計
多加一個底線期
優點:減低對內部效度的威脅
缺點:這種研究回到底線A的情況後即結束
A-B-A-B設計
兩個實驗處理期與兩個底線期
優點:
1.增強任何有關研究結果的結論
2.避免實驗倫理的問題
B-A-B設計
先有實驗處理,接著建立底線期,再回到實驗處理期
使用時機:
1.目標行為從未出現過
2.某介入性實驗處理已在實行中,而研究者希望了解此效果
A-B-C-B設計
C:將實驗處理B稍加變化
多重底線設計
使用時機:研究者不可能或基於倫理而不能撤回實驗處理、回到底線時
對一位個案的多項行為蒐集資料
研究者依序在不同時間為某一行為施行實驗處理,直到所有行為都接受了實驗處理
每種行為都是在實驗處理後才發生改變,就判斷該實驗處理是行為改變的因素
每種被施以處理的行為之間必須是獨立無關的
常被用於:
1.蒐集幾位個案在單一行為上的資料
2.以測量同一個案在兩個以上不同情境下的行為
基本特質
主要發展自特殊教育研究
研究個體接受某介入性措施或實驗處理後,在行為上的改變。
必須對單獨一位研究對象廣泛蒐集資料
當團體研究無法或極難進行時,可採取單一對象研究法
所面臨的對內部效度的威脅
威脅
情境期的長度
情境其所蒐集的資料點數量(至少三點)
須將資料點的穩定性納入考量
從一種情境變為另一種情境時,產生變化的變項數
只能有一個變項改變
改變的程度與速度
行為改變發生的強度應納入考慮
回到底線期
如果行為發生變化的原因是實驗處理的介入,我們會預期,當研究回到底線期時,個案的行為也會回到底現實的表現
行為間是否獨立無相關
在使用多重底線研究時會發生
底線的個數
多重底線研究必須至少有兩個底線
底線愈多,實驗處理的介入愈可能是行為變化的原因
對威脅的控制
最能控制:研究對象的特質、損耗、測驗及歷史的威脅
控制較弱:地點、資料蒐集者的特質、成熟及迴歸的威脅
控制最弱:工具的衰敗、資料蒐集者的偏誤、態度及研究執行的威脅
外部效度:重複研究的重要性
可闊論性(generalizability)
要確立結果是否有闊論的價值,就必須以不同的個案做許多重複的研究
其他單一對象設計
多重實驗處理設計
在A-B-A-B設計中多使用另一種實驗處理(A-B-A-C-A)
輪替實驗處理設計
經過底線期後,輪流使用兩種或多種實驗處理
(A-B-C-B-C、B-C-B、B-C-B-C、B-C-B-C-B)
多重探試設計
蒐集資料點較少,以減少資料蒐集的負擔,避免一些內部效度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