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實質景氣循環理論 - Coggle Diagram
實質景氣循環理論
基本假設
貨幣面與實質面無關聯,古典二分法成立
貨幣具中立性
市場結清、均衡狀態、物價工資隨時可調整
勞工沒有貨幣幻覺
理性預期
勞動市場資訊完整、對稱,工資、物價可自由調整
新興古典:勞工錯覺模型(勞工錯覺、供給面衝擊是景氣循環主因)
唯一可同時解釋景氣循環及經濟成長的理論
生產力隨機變動是經濟波動主因,實質景氣的衝擊
強調跨期替代效果:勞動場只存在自願性失業
勞動跨期替代效果
民眾完全預知,失業率隨時都為自然失業率,經濟體系隨時結清
資訊完整對稱的勞動市場,市場隨時均衡,AS無短長期分別,AS必為垂直線
實質利率上升,本期勞動供給增加,名目工資、實質工資下跌
理論要旨
財政政策有效,貨幣政策具中立性
景氣循環來自實質面,政府不須採行任何穩定性政策
理論政策效果
貨幣政策具中立性
古典學派及實質景氣循環主張:貨幣具有中立性,景氣循環與貨幣無關
財政政策有效
政府支出增加,實質利率上漲,勞動跨期替代效果,勞動就業量增加,來自實質面,財政政策也是經濟循環的原因
政策含義
勞動者、理性預期、追求最適化原則、失業勞工皆為自己選擇的自願性失業
雖財政政策可影響景氣循環,然而會造成扭曲,因此多主張順其自然
供給面衝擊經濟效果
技術進步
勞動邊際產量提高、勞動需求增加、投資需求增加、可貸資金需求增加、利率上漲、勞動供給增加、跨期替代效果較小、勞動需求多於勞動供給、就業量增加、均衡實質工資上漲
新興古典學派的旁枝:新興古典:民眾不完全訊息,造成政策有效、包含實質面和貨幣面干擾
時代背景:財政政策需求面、技術進步供給,「實質面」才是造成景氣循環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