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學術經驗分享 - Coggle Diagram
學術經驗分享
AMSA
(E)AMSC學術競賽
這是什麼?
每年在(E)AMSC舉辦的學術競賽
有哪些項目?
Sientific paper
Scientific poster
Public poster
Case report
Photo challenge
White paper and video
我的故事
AMSC 2019
從一開始的White paper到後來陰錯陽差
做了Scientific paper到進入國際八強
AMSC 2020
做了Scientific poster後改成線上學術觀摩會
2019-2020擔任國際學術部長
為什麼要參加?
我從裡面感受到什麼?
近用性:很好的管道;也是唾手可以接觸的管道
而且每年基本上固定會出現
磨練技能:論文撰寫(在碩班是一門課)、影片呈現技能、
軟體使用技能(跑data、prism、sigma plot)、生統、流行病學概念
人脈累積:找尋老師;找尋同學
認識學術代表 (在大會中更有參與感!)
其他國際學術競賽
世界糖尿病日學術競賽
AMSA Big family day黑客松
世界免疫周學術競賽
其他國際學術推廣
世界糖尿病日
線上學術研討會
JAMSA介紹
學生領導;同儕審核;
生醫相關;雙周年期刊
招募審核團隊等
上修碩班的課程
怎麼做?
填寫上修單;預研生選課單(每個學校不同)
注意有沒有要搭配其他計畫
(MD-PHD;MD-MPH);學分認列記得!
要注意是不是只開給自己實驗室學生
最好直接寄信給老師
然後去跟他聊聊課程 (順便要簽名xd
為什麼這麼做?
我的故事
修了 癌症代謝特論(上)(下)、癌症免疫學、細胞自噬特論
好奇心;大一大二必修課程沒有太重
實驗室待了一段時間;感覺需要學習更多
想要減少摸索的時間 (因為背景知識落差太大,
自己去學很沒有方向而且很容易變的很通識)
碩博班的課在學些什麼?
很多討論課;有些是老師先上課再報paper
有些是全部都是輪流報paper;
有些是實驗性質的
有些是學分小偷 (專門開給自己實驗室的學生)
優缺利弊
老師願不願意收、願不願意帶
課程品質落差很大
(有些躺學分、有些真的很硬,但大多數老師
很能體諒大專生)
自己有沒有辦法適應
(可能跟同學都不熟;沒人問的話會真的有點可怕)
跟實驗室&
大專生研究計畫
我的故事
大一參加了學校的獨立研究課程、專題研究課程
開始想要嘗試研究的路限
(醫學系的認知出路通常為醫生及做研究)
大二繼續跟了實驗室,二下投了大專生研究計畫
三年級會繼續完成該計畫
實驗室的各種業務
有些實驗室只是在打雜 (literally打雜
有些被當作助理、免費勞力(其實老師沒有想要培育你
有些會遇到很棒的學長姐(或老師)帶
投計畫!
大專生研究計畫
暑期科學計畫
中研院 暑期大專生研究計畫
國衛院 暑期大專生研究計畫
實驗技術培養
培養學術研究的sense
(很多醫生會回來念;或是請人幫忙做實驗,這時候
sense就重要了 (操作上的可行性!)
paper report/ lab meeting
怎麼選擇實驗室
工作=工作環境+工作內容
工作內容
直接寄信問老師;直接現場找他聊聊
主題定細一點(如果可以的話)
到底想做wet lab (養細胞)
還是dry lab(跑data)
工作環境
老闆是誰、帶你的人是誰
可能副教授、助理教授等等更容易帶人?
太忙的老師可能會直接放生你
大專生很多的實驗室可能會有伴的感覺;
但是相對的也會有點雜
去爬老師的網路資訊;看他發過什麼paper;看paper發在哪裡
學術研究總論
到底有沒有時間完成
好的實驗室真的不會讓你太閒;就算你不常去實驗室
到底有沒有興趣
(實驗有時候很挫折,而且要需要時間看出結果
如果沒有好的人帶,不只是打雜;可能會被放生自生自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