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中華民國初政局+文化變遷 - Coggle Diagram
中華民國初政局+文化變遷
1916-1928軍閥統治:皖系-段祺瑞、直系-馮國章、奉系-張作霖、滇系-唐繼堯、桂系-陸榮廷
參戰問題:段祺瑞主戰(1war)vs黎元洪+國會反戰→親段各省督軍獨立欲進兵北京
黎袁宏繼任大總統、大權落入國務總理段祺瑞手中
1917復辟事件:張勳北上擁清廢帝溥儀→段祺瑞討張勳(黎元洪任命)
孫中山護法(廣州護法軍政府):因段祺瑞主國會重選(棄臨時約法)→1917-1928南北正式分裂
掌廣東軍權-陳炯明主聯省自治vs孫中山堅持北伐統一、曹錕賄選事件
社會與文化變遷
新文化運動
背景(接受西式教育):(1905廢科舉)新知識分子(歸國留學生+國內新式學堂培育學生)崛起→蔡元培(1916北大校長)+陳獨秀(1915新青年)+胡適(提倡白話文)啟蒙與進步
發展
白話文學、胡適我手寫我口(象徵平民時代來臨):陳獨秀諷刺文言文為貴族文學、胡適我手寫我口、魯迅-狂人日記/阿Q正傳
整理國故(創造中國本位文化):胡適-整理國雇,再造文明、梁啟超-篆書對西方文化質疑
民主(德先生)與科學(賽先生):全盤西化、新青年-抨擊儒家、吳虞-隻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各種社會主義理論
婦女地位提高→經濟獨立的職業婦女:晚清女子(新式)教育→女性主義抬頭(婚姻自主、自由戀愛、節育)、作家易卜生-魁儡家庭娜拉追尋自我
工商業者興起:清末朝野振興實業、1914歐戰-中國工商業獲發展良機、1915日對華二十一條-激起全中國愛國風潮(實業救國)、各地商會反列強、工會-工人意識抬頭(罷工)
現代城市興起(上海):引進西方物質文明
1912/1/1民國建立
議會政治
競組政黨
第一大黨-國民黨(清末革命派):1912宋教仁同盟會個小黨合組
主張:地方分權
立場:內閣制
進步黨(清末立憲派):袁世凱受益+梁啟超出面
主張:中央集權
立場:總統制
二次革命:宋教仁案+善後大借款(導火線)
孫中山:力主討袁
黃興等人:主張訴諸法律
宋案前-反袁主導善後大借款→袁世凱免去國民黨即將西+廣東+安徽三省督都職務→7月先後起兵討袁(失敗)
1916(民5)洪憲帝制
1914袁(正式大總統)解散國會
反袁浪潮:1914孫中山-中華革命黨討袁、1915梁啟超撰文公開反對、蔡鍔+唐繼堯雲南護國軍討袁、列強+北洋軍內部不支持→1916(民5)取消帝制
變更國體:1914中華民國約法(總統獨攬大權:十年連選得連任)取代臨時約法→1915楊度-籌安會鼓吹帝制+美籍憲法學者古德諾-君主立憲更適合中國
南北議和
北:袁世凱北洋新軍
南:南京-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組臨時政府、行陽曆
1912清帝退位(→共和體制):臨時大總統職位(南京就職:防袁)→袁世凱(北京就職:因為北京兵變)
宋教仁草擬臨時約法→內閣制(牽制袁世凱)
中外關係
俄國圖謀外蒙
中英西藏爭議
日本野心
山東問題→巴黎和會允許日本繼成德國在山東權利→1919五四運動北大天安門廣場:外爭主權,内除國賊,還我山東、取消二十一條要求、罷課/市/工、抵制日貨→中國代表團決定不簽屬對德合約
1915二十一條要求→袁世凱-五九國恥
影響:中國民族主義高昂→打倒軍閥+反列強的北伐行動、學生運動蓬勃→國共政治動員利器、知識分子將新文化運動堆置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