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清領後期的臺灣 - Coggle Diagram
清領後期的臺灣
開港與通商
開港與業外貿易
時間點:十九世紀後(1860)
英國為首,法國為輔。
以台灣為目標
位置優越
物產豐富
開港
北
滬尾(淡水):英國興建紅毛城,做為英國領事館。
雞籠(基隆):北部重要海運樞鈕
南
安平:德紀洋行。(英商)
打狗(高雄):英國設立打狗英國領事館
迫使開港的手段
戰爭(英法聯軍)
影響
各國在港口設立領事館、洋行
領事館:官方,辦理官方事務。
洋行:民間企業,進行商業行為。
重新回到國際貿易
經濟重心的轉移
經濟地理位置的轉移:由南而北
早期:安平、打狗
後期:台北、基隆
經濟作物種類的轉移
早期:稻米、蔗糖
南部平原
後期:茶、樟腦
大量出口世界各地。
產地:中、北部山地丘陵
產生新市鎮:大稻埕、三峽、大溪、集集
傳教士到台灣
最早:從荷西就開始有了
近期:清朝末期
來源:歐美
據點
北:馬偕
1872年抵台
醫療:淡水成立醫院,免費醫療
教育
1882年:淡水牛津學堂,又名「理學堂大書院」
1884,淡水女學堂
行醫與教育的目的:逐漸接受基督教
南:
馬雅各(新樓醫院)
1865年抵台
醫療:台南成立新樓醫院,引進西方醫療技術。
教育:在地拼音語言的推動
巴克禮
現代化教育:台南神學院
全台第一份報紙
1875年抵台
傳教內容:醫療、教育、文化
前言
時間:十九世紀後(清末)
起因:被迫開港通商,意識到台灣的重要。
結果:開啟台灣現代化的建設
積極治臺與現代化建設
牡丹社事件與沈葆楨的經營
影片介紹
治台態度的轉變
因:列強透過戰爭將勢力伸入台灣。
果:清治台轉趨積極。
起因:「琉球居民」海難,漂流至恆春,受原住民殺害。
結果:日本以此藉口攻打台灣。
影響
沈葆貞來台,負責統理台灣事務。
奏請設立「台北府」
大甲溪以北,設一府三縣。
台南設新式炮台:億載金城
修築恆春城
八通關古道:開設山區道路到東部,招撫原住民。
東:花蓮玉里
西:南投竹山林圯埔
臺灣建省與現代化建設
因:1884年中法戰爭
澎湖馬公的「孤拔將軍墳」是法國將領的墓
果:劉銘傳來台防禦。
影響
1、清庭確認台灣在東南海防的重要性。
2.1885年,台灣建省,劉銘傳為首任巡撫
軍事
基隆新式炮台:「海門天險」,又稱「二沙灣炮台」。
澎湖新式炮台:改建西嶼西台
內政:
1、調整行政區域,加強統治。
2 、清查土地,增加稅收。
交通
興建鐵路,購買蒸氣火車:騰雲號。
台灣第一部蒸氣火車
架設電報線,改善對外聯絡管道
設郵政總局,今台北郵局前身
購買新式輪船,發展對外交通
教育
設立新式學堂
科學
算術
3、延續沈葆貞政策。
台灣成為中國境內境內最進步區域的二大推手
沈葆楨
劉銘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