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发热(fever):由于致热源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体温调节性升高超过0.5℃时,就称为发热 (热型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一天…
发热(fever):由于致热源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体温调节性升高超过0.5℃时,就称为发热
体温升高>0.5℃
病理性体温升高
发热(fever):体温=调定点,调节性
体温不超过41℃
过热(hyperthermia):体温>调定点,被动性
调节中枢受损、散热障碍、产热过多→产热>散热
体温可超过41℃
生理性体温升高:月经前期、剧烈运动、应激
热型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一天内波动<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害等
弛张热:体温高达39℃以上,但一天内波动达2℃
常见于风湿热、败血症、脓毒血症、肝脓肿
间歇热:发热与无热交替出现,有隔日发热,隔两日发热
常见于疟疾(间日疟、三日疟),肾盂肾炎
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如此反复多次
常见于布鲁菌病
回归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数天,即规律性相互交替;
常见于何杰金氏病
不规则热:主要见于结核、风湿病、瘤性发热等
原因
发热激活物(pyrogenic activator):
1.概念:能激活体内产EP细胞产生和释放EP的物质
2.种类:
①.外致热源: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
②.体内产物:Ag-Ab、类固醇、尿酸盐结晶
内生致热源(endogenous pyrogen,EP):
1.概念: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并能引起机体体温升高的物质;
是一组不耐热的具有致热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
2.种类: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6(IL-6)
3.产EP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淋巴细胞等
4.作用于下丘脑视前区(POAH)体温调节中枢的方式:
①.
通过下丘脑终板血管器(OVLT)
②.通过刺激迷走神经
③.经BBB直接进入
中枢发热介质:
1.正调节介质:
①.前列腺素E2(PGE2):
a.PGE2注入动物脑室引起发热,潜伏期比EP短
b.EP诱导发热期间,动物CSF中PGE2水平升高
c..PGE合成抑制剂解热的同时降低了CSF中PGE2水平
②.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③.Na+/Ca2+比值
④.环磷酸腺苷(cAMP)
⑤.一氧化氮(NO)
2.负调节介质:内生制冷源
①.精氨酸加压素(AVP)
②.
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最强的解热物
③.脂皮质蛋白-1(lipcortin-1)
④.白介素-10
发热机制
体温调节中枢:
1.正:POAH下丘脑视前区
2.负:腹中隔、中杏仁核、弓状核
致热信号传入中速的途径:
EP通过BBB
EP通过终板血管器OVLT
EP通过迷走神经
中枢发热介质
发热经过(时相)
体温上升期(the fervescence period):
特点:产热↑,散热↓,产热>散热,体温上升
表现:畏寒、寒战、皮白、鸡皮
高热持续期(the persistent febrile period):
特点: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平衡
表现:自觉酷热、皮干、口渴
体温下降期(the defervescence period):
特点:散热↑,产热↓,产热<散热,体温回降
表现:出汗多
机体代谢与功能的改变
物质代谢的改变:三大营养素分解代谢加强;1℃↑=BMR↑13%
1.糖代谢:糖分解↑,糖原储备↓,乳酸↑
2.脂肪代谢:脂肪分解↑,脂肪储备↓,酮症、消瘦
3.蛋白质代谢:蛋白质分解↑,负氮平衡
4.水、盐及维生素代谢:
体温上升期:尿量↓
体温下降期:脱水
生理功能改变:
1.CNS:兴奋性↑→抑制;小儿热惊厥
2.循环系统:寒战期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高温持续期和退热期,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3.呼吸系统:血温↑、酸性代谢物↑→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深加快→散热↑
4.消化系统:副交感抑制→消化液分泌↓,消化酶↓,胃肠蠕动↓→食欲↓、腹胀、便秘
防疫功能改变:
1.高温灭活作用
2.细胞免疫↑
3.
发热可以抑制NK细胞的活性
4.急性期反应
5.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生物学意义:
1.利: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热疗
2.弊:高热和长期发热
处理原则
治疗原发病
一般性发热不急于解热,合理护理;
高热或持久发热病人需注意:
1.水盐代谢,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2.保证充足易消化的食物,包括维生素
3.监护心血管功能,防止休克
应及时解热的情况:
1.体温>40℃以上,症状明显
2.心脏病患者
3.妊娠妇女
合理选择解热措施:
1.针对以下三个环节解热:
①.产EP细胞→EP
②.EP→体温调节中枢
③.体温调节中枢→中枢发热介质
如:
水杨酸盐:作用于POAH附近,使中枢神经元机能复原;阻断PGE2合成
糖皮质激素:抑制产EP细胞合成和释放EP;抑制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2.物理降温:冰块、醇浴等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