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試述選舉對民主有何重要功能?並申論相對多數代表制、比例代表制、混合制等 不同選制,對政黨體系又分別有何影響? (選舉制度對政黨體系的影響…
試述選舉對民主有何重要功能?並申論相對多數代表制、比例代表制、混合制等 不同選制,對政黨體系又分別有何影響?
「選舉」作為民主政治的重要機制,是讓選民選擇候選人與問題處理的方式,透過選舉 得以產生政府並賦予統治正當性。進一步的,杜瓦傑(M. Duverger)指出「選舉制度」 與「社會分歧」、「政治菁英」因素皆為影響「政黨體系」(政黨分化程度)的重要因 素,其中「選舉制度」對於政黨制而言更具可觀察的強大影響力,稱之為「杜瓦傑法 則」(Duverger’s Law)。
選舉制度對政黨體系的影響
比例代表制(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systems)
荷蘭、瑞士、比利時
定義
於「複數選區」使用而強調「比例代表性」(proportionality),期望使各 政黨的「選區選票比例」與「政黨國會席次比例」相互符合。一般情形下,選區 應選名額愈多,比例代表性愈佳。分為「政黨名單比例代表制」(list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與「單計可讓渡投票」(STV;single transferable vote)。
政黨體系
「杜瓦傑法則」(Duverger’s Law)指出,比例代表制容易導致許多 相互獨立政黨的形成。歐洲採用比例代表制的國家多呈現多黨體系,因而籌組 「聯合政府」。
並立式─兩票制(separated two-vote system)
臺灣、日本
定義
選舉總席次分成兩個部分,選民投票時有兩張選票,「第一票」於單一選區投候選人,「第二票」於黨政名單投票給政黨。計票時,兩票分別計算,換算出應的席次,第一票與第二票之結果相加即為政黨總席次。兩票之換算各自分立,互不影響分配,各政黨在比例代表上所獲得的席次與區域無關。
政黨體系
「並立制」同時採取「比例代表制」與「多數決制」,因此「政黨分化程度」也介於兩種制度之間,呈現出「兩大黨為主的多黨體系」或「兩個半政黨體系」。
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single-member plurality)
美國、英國
定義
又稱「領先者當選制」(“first-past-the-post” system)在應選名額為單一選 區下(又稱「小選區」),眾多角逐者中只有得票最高者(不一定過半)當選。 當選者票數不一定超過「有效選票」的半數,只要候選人的選票領先即可當選, 是一種「贏者全拿」(winner-take-all)。
政黨體系
:「杜瓦傑法則」(Duverger’s Law)指出,相對多數決制傾向產生兩 黨制。而唐斯亦指出,相對多數決的「勝者全拿」結果,傾向縮小到兩黨競爭。 而依據「中間選民理論」則會造成「政見模糊化」與「負面競選」。例如美國的民主黨與共和黨。
學者杜瓦傑指出,經濟社會、文化與技術乃是影響政黨體系的三大因素,但若無重 大經社與文化分歧之因素,則「選舉制度」的技術因素可視為相對重要的影響因 素。而透過「杜瓦傑法則」(Duverger’s Law),可以看到上述三種選舉制度對於 政黨制的影響。
選舉及其功能
學者伊薩克(A. Isaak)指出,選舉意指讓選民有選擇候選人和決定問題處理方式的機會。民選官吏期望連任,可使其在任期中對選民負責。
參與政策制定,分配國家權力:選民透過選舉使民意代表匯集民意而將意見輸入政治系統中,等同於間接表達公共政策意見,間接參與政策的制定。選舉決定了政府的組成與國家權力的分配,進而決定國家的發展方向。
進行政治甄補,促進政治教育:選舉作為政治參與之管道,使社會中的各種菁英不斷進入政治體系中,使得政治人物不斷獲得甄補,同時減輕因政治參與管道阻塞而引發的社會與政治動盪。透過選舉,選民得以提高政治知識與政治熱情,並且使重要議題獲得關注與討論。
選舉及其功能選舉渦力功能,提供政府正當性:將反國家體制的政黨吸入正式機制中,政黨參選即為承認國家合法性與正當性,降低反憲政秩序的可能性。選舉產生行政首長與民意代表,而政府則依據選舉結果而組成,提供了政府統治的正當性。
強化菁英力量:政治菁英透過選舉而獲得統治正當性,使得政策制定與執行的權力獲得強化。
自由民主的指標:自由選舉的採行與否以及運作方式是評量一國自由民主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