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我所看見的未來》part2 (章節重點 (從願景到執行:以七分之二的營運,養七分之五的閒置,商家當然無法獲利。這也可以理解,何以業者要在假日哄抬價…
《我所看見的未來》part2
章節重點
從願景到執行:以七分之二的營運,養七分之五的閒置,商家當然無法獲利。這也可以理解,何以業者要在假日哄抬價格,而消費者只能抱怨旅遊太貴。如果想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效,得靠國際旅客。因為遠道而來的人很少會坐一趟飛機待兩三天就走,至少都停留五天以上。將觀光客的需求納入考量,才能根本解決平日和假日客源懸殊所衍生的負面效應。
北部:再多的專業論述,也無法抵擋政客的選舉炒作,實在讓人非常心痛。...松山機場廢除不用後的空地,一半可以做為公園綠地,一半用來做新的都市開發。如此,台北才會有截然不同的面貌,才有可能變成明日的世界之都。...推動觀光的第一階段就像探勘油田一樣,必須先了解最有潛力提供旅客的國家在哪裡。一旦探勘出油源的蘊藏地,再開始鑿井,也就是推廣宣傳,然後要接上油管,即開闢航線,才能順利送油近來。...台北市的規劃,必須以國際大都會的格局進行,我們要用「華人文化觀光重鎮」的身分,來看待自己;同時思考如何帶動台灣整體經濟的發展。
中部:如果從台灣政治人物的思維來看,這項政府與民間企業的合作案,大概會被批評為「官商勾結」、「圖利財團」。光從政府對外來投資者的態度來看,可以發現,從過去到現在始終停留在舊時代,是被動的,是施恩的,是掌權的官僚心態。和香港、大陸極力爭取的態度,完全不同。國家的土地浪費了,民間的企業拖垮了,台灣又失去一個發展國際觀光的機會,真是三輸的局面。
南部:這些活動多是針對第一階段國內旅客設計,產品深度不構,無法吸引國際觀光客,甚至連本地人都留不住。到目前為止,如果沒有政府強力介入與協助,我看不出來業者單憑一己之力,可以改變大局。觀光規畫要有國際觀、有歷史感、有深度,又兼具趣味性,才能符合國際旅客的品味。
東部:多了一條高速公路,只是讓假日的遊客更多,平日依舊乏人問津。如同之前所分析的,要解決平日客源的問題,得靠停留天數較長的國際旅客。...土地破壞了,資源浪費了,當時的開發商不是倒閉退場,就是轉售旅館,要不就是苦撐待變。...人不該對抗大自然,觀光計畫考慮了自然條件、融入了天地環境,才可能營造百年榮景。觀光發展需要規劃,但是要用心,不單是用錢。國內傳統工業區的興衰榮枯,平均壽命不過二十年左右。以文化為基礎的觀光事業,卻是百年也不會衰敗的事業,政府為什麼不深耕呢?
小離島:離島受到氣候、交通、水電供應的限制,開發難度非常高。...所有成功的觀光勝地,永遠只能在他條件最好的時候呈現給遊客,而且都會做總量管制。如果費盡力氣吸引大量旅客,反倒可能衍生缺電、缺水等問題。與其如此,不如一開始就實施總量管制,確保當地資源足夠遊客使用,居民的生活也不至於受影響。...其實觀光業能不能賺錢,人數只是其中一項因素。旅遊產品的價格、停留的天數,也是影響獲利高低的重要關鍵。...最好就是一方面在供應面有總量管制,另一方面則提升旅遊產品的內涵和價值。...這種對環境的珍惜、對自然的尊敬,充滿感染力,一定會感動第二、第三階段旅客。...化環境的劣勢為特色,既能保護生態,永續經營地方,也提供一個落實環保的絕佳示範,台灣的離島會不會成為全球離島的夢幻示範區,在離島觀光上佔有一席之地?
-
-
心得反思
-
台灣真的需要成為「觀光重鎮」,而大興土木建造高樓、進行開發案、增加航空設備與資源嗎?對於這些議題,我內心還是抱持著矛盾。開發與保存,各有其利弊。我想,台灣應該要先著眼於如何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再去思考新的開發方案,才能避免資源再度浪費。
個人經驗
-
其中尤以對甲仙的感受最深。過去甲仙主打的農產品是芋頭,在甲仙市區的道路兩旁也隨處可見販賣芋頭周邊商品的店家。然而如出一轍的商家面貌與產品,以及缺乏整體規劃宣傳的經營模式,在在都使得甲仙的觀光每況愈下--假日遊客如織,卻都只當這裡為中繼站;平日更是門可羅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