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有關民族國家的討論中,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認為民族國家是「想像的共同體」 (imagined…
有關民族國家的討論中,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認為民族國家是「想像的共同體」
(imagined community),請闡釋其內涵,並舉例說明之。
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所主張「民族」是一種經由後天選擇而建構的「想像共同體」,稱之為「建構論」
一個作為「想像共同體」的「民族」將呈現為「民族主義」,並依據「民族自決」原則而建立「民族國家」。
安德生(B. R. Anderson)的民族意涵與建構
民族的兩種意涵(要素、層次、定義)
三種層次
文化層次:基於共同語言、歷史、文化、風俗等結合在一起的團體,各民族皆有文化差異性
政治層次:透過共同分享公民意識此一狀態來自我認定
心理層次:一群人分享不同於異族的忠誠與情感,愛國主義
兩種定義
政治民族:民族是政治共同體,強調公民契約與效忠的重要性,建立於自願接受某 些共同原則、目標以及公民權的分享。
代表人物:盧梭(J. J. Rousseau)、霍布斯 邦(Hobsbawn)、安德森(Anderson)
文化民族:民族是反映類似共同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的人的集合,強調族群連結 與忠誠度。民族是文化的共同體與有機實體。
代表人物:拉方(Lafont)、亞當斯 密(A. Smith)、麥聶克(Meinecke)。
兩種要素
主觀要素:具有民族意識,即民族構成分子主觀上感覺自己與別的民族不同,具有自己的利益與情感,是一種「心理─政治」的建構。
客觀要素-共同的血緣、生活、語言、宗教、風俗
民族作為「想像共同體」
安德生(B. R. Anderson):民族是經過想像而來的「共同體」,即民族認同可以透過 後天的選擇而建構,稱之為「建構論」,是一種「政治民族」之定義,不同於強調民 族作為一群具有可觀察共同特色(血源、語言、宗教、風俗習俗等)之群體的「原生 論」。
美國作為想像共同體的民族:美國作為一個多族群的國家,其族群的先天特徵乃是高度分歧(血緣、文化、風俗等),但透過共同肯認人權價值此一「共同原則」並透過美國憲法此一「共同契約」而成為一種後天建構而出的「政治民族」,也就是一個「想像共同體」。
「民族主義」、「民族自決」到「民族國家」
民族自決(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的定義
威爾遜(W. Willson;美國總統):於 1918 年提出〈十四點和平原則〉中提到民族自 決權,主張世界各大小民族,皆可自行決定所歸屬的政府體制、執政政黨組織、政治 環境與命運等,這些民族自決不得為他國或其他政權干涉。
列寧(V. I. Lenin):於 1913 年提出,最早倡導民族自決權。主張民族自決權即「一 切民族有政治上的分離和成立獨立國家的權利」。V.I.Lenin 的民族自決權深受亞洲、 非洲、拉丁美洲地區之左派所認同,並逐漸受西方社會所接受。
民族主義的意涵:史奈德(L. Snyder)指出民族主義乃是歷史某一階段的政治、經濟、 文化與社會因素的產物,指一群居住在明確界定的地理區域、具有共同語言與文字、執 著於共同傳統習俗、擁有共同宗教等的一群人所具有的心理狀態、情感與情緒。
民族國家的定義
一種政治理念: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現代國家無法在文化上具備同質性,因此必須以共同的政治理念作為結合基礎。
一種政治組織:由「公民權」(政治的)與「民族性」(文化的)交織而成具有自主性的政治社群,不同於民族帝國、民族城邦。
民族國家是正當性政治統治體,提供文化凝聚與政治團結的力量。使分享共同文化與族群認同的人得以行使獨立自治的權利,
民族主義為 18 世紀興起的意識形態並發展出不同類型,與國家及國際政治具有緊密關 係。民族主義不但造成民族國家的世界,也引發了國際秩序的不穩定。而在全球化的衝擊 下,民族主義與民族國家亦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