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在民主化過程中,有關總統制與內閣制的憲政體制辯論中,美國學術界的主流看法認為內閣 制優於總統制,請詳述他們的觀點,並請評論之。…
在民主化過程中,有關總統制與內閣制的憲政體制辯論中,美國學術界的主流看法認為內閣
制優於總統制,請詳述他們的觀點,並請評論之。
「議會內閣制」(Cabinet system;Parliamentarianism)又稱「責任內閣制」。以雙元行 政(國家元首與行政首長)、一元民主正當性(國會多數組織內閣)、權力融合與連鎖(行 政與立法的結合)、國會至上(同意權與倒閣權)等原則構成的政府體制。強調行政權與立 法權之間的相互結合,使得學者認為較有利於新興民主化國家。
內閣制的特徵(議會內閣制、責任內閣制)
一元民主正當性:民選國會與間接組閣,國會(立法權)由人民選舉產生,民主正當性 直接來自人民選舉。內閣(行政權)基於國會多數同意而存在,民主正當性則間接來自 國會。因此,由人民、國會到內閣,形成一元民主正當性。
國會至上(the supremacy of Parliament):國會(立法權)多數決定內閣(行政權) 之組成與去留。行政權完全對立法權負責。由國會多數黨組閣,黨魁則作為行政首長, 同時掌握國會與內閣。
雙元行政(dual executives):分別設立虛位的「國家元首」(head of state)與掌 握實質行政權的「行政首長」(head of government)。
內閣制有利於民主之原因
避免贏者全拿:存在聯合內閣可能性,得以避免行政權的壟斷。
反對黨有效監督:國會反對黨領袖得籌組影子內閣,對內閣進行監督。
避免政治僵局:倒閣與解散國會機制,得以避免行政與立法的僵局。
避免行政首長專斷:內閣具有副署制度,採取集體決策。同時行政首長乃受黨內派系與 議員的制衡,得以避免行政首長的專斷。
迅速反映民意:國會與內閣之任期彈性(倒閣、解散國會),得以迅速反映民意波動。
有助培養政治人才:內閣成員皆出自國會議員,經歷議會政治之訓練則有助培養政治專 業與政治協商等能力。
有效落實法律政策:行政與立法結合,國會多數黨之提案易於立法通過及行政執行,有 效落實政策與法律。
內閣制需配合適當的政黨體系
「剛性政黨體系」:內閣制下的「內閣」必須仰賴「國會」多數的支持方得以存續,因 此政黨必須為「剛性政黨」(黨紀嚴明)方得以有效凝聚國會多數而避免閣潮不斷。
「低度政黨分化程度」:國會中的政黨數目偏向「低度政黨分化程度」方有利國會多數 的形成,以避免籌組「聯合內閣」時所可能遭遇的各種組閣困難。
「內造化政黨體系」:內閣制乃是行政與立法的「權力融合」,因國會議員與閣員相互 結合,必須同時作為政黨領袖的「內造化政黨體系」方符合民意政治與責任政治。
「向心式競爭體系」:內閣制中,不論是「一黨組閣」或「聯合內閣」,要避免嚴重的政治衝突與閣潮問題,皆需仰賴政黨之間的競爭型態是否屬於「向心式競爭體系」方得 以有效溝通妥協而避免閣潮政爭。
「總統制」與「內閣制」基於「權力分立」與「權力融合」的基礎原則不同,導致了兩者 在政府組成與行政立法關係的迥異。雖然有諸多學者偏向內閣制,但一個國家在進行「制 度抉擇」之時,須同時對「政府組成」、「政黨運作」、「行政與立法關係」等面向(甚 至是選舉制度)進行全面性的考察,方得以確保憲政體系運作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