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教育心理學 (溫納的歸因理論 (:red_flag: (溫納成敗歸因理論的三向度分析, (一)內控(能力、努力、身心)←→外控,…
教育心理學
溫納的歸因理論
內控/外控:事情是自己能否控制
穩定/不穩定:這件事能否改變
可控制/不可控制:
將成敗因素視為自己的責任者(ex.努力),在心態上較積極-->求成型學生
把失敗歸因於自已能力不足或其他外在因素,心態上較消極-->避敗型學生-->易有習得無助感
別人反應是外在的、不穩定的、不能控制的。
工作難度是穩定的、外在的、不能控制的
若將穩定性 - 定義成 - 確定性 是否會更好理解一點?
短時間是否會改變:如能力,短時間能力是不會改變,但長期而言是會因努力而改變
1.能力 - 我能確定我的能力到哪,能完成怎樣的問題。 - 穩定
2.努力 - 不確定下一次我會不會努力,或是努力能維持多久。- 不穩定
3.運氣 - 不確定下一次好不好運。- 不穩定
4.工作難度 - 我能確定這題目的難易度,我會不會寫。- 穩定
5.身心狀況 - 我不確定下一刻我會不會生病,或是狀況好不好。- 不穩定
6.其他 - 就是不確定的。- 不穩定
歸因分類
(一)當事者情境使然 → 情境歸因
(二)當事者個性使然 → 性格歸因
歸因對象
(一)對自己的行為加以歸因
(二)對別人的行為加以歸因
:red_flag:
溫納成敗歸因理論的三向度分析
(一)內控(能力、努力、身心)←→外控
(二)穩定(能力、工作難度)←→不穩定
(三)能控制(努力)←→不能控制
柯柏格(L. Kohlberg)道德認知發展階段論
水準1(前習俗)
1.服從與懲罰定向(避罰服從)
2.利己主義定向(相對功利)
(「對我有何益處?」)
水準2(習俗)
3.人際和諧與一致(尋求認可)
(好孩子定向)
4.維護權威與社會秩序定向(社會法制)
(法律與秩序定向)
水準3(後習俗)
5.社會契約定向
6.普遍倫理原則
(原則與良心定向)
ARCS 動機模式
ARCS指的是Attention(注意)、Relevance(相關)、Confidence(信心)、Satisfaction(滿足)四個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