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第四章 戰後台灣的政治變遷 (4-2戒嚴體制的建立 (民國38年,省主席陳誠,為防共產滲透,頒布戒嚴令(限制言論、出版、集會和結社)。,…
第四章 戰後台灣的政治變遷
4-2戒嚴體制的建立
民國38年,省主席陳誠,為防共產滲透,頒布戒嚴令(限制言論、出版、集會和結社)。
民國37年,因國共內戰,制動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使總統權力變大(修訂後還可以連任)。
民國36年底,實施憲政,選第一屆中央民意代表。
民國64年,蔣中正去世,在位期間擔任5任總統,為鞏固政權,鎮壓反對意見實施「白色恐佈」。
民國67年,蔣經國接任總統。
4-1戰後初期台灣
與二二八事件
一、戰後初期的台灣
(二)文化方面:
1.台、陸分隔已久,民情、語言不盡相同。
2.雙方由文化易產生誤會和衝突。
(ㄧ)政治方面:
1.行政長官握有行政、軍事大權宛如台灣總督。
2.高級官員、地方首長多為外省人擔任。
3.部分軍警貪污腐敗、濫用特權。
4.民眾累積不滿。
(三)經濟方面:
1.政府管制糖、鹽等民生物資,限制經濟活動。
2.徵調台灣米支援國共內戰,米價飛漲。
概況:
民國38年(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歸還台灣澎湖。
中華民國政府設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派陳儀擔任行政長官。
二、228事件
(一)時間:民國36年2月27日
(二)事件原因:行政長官公署查緝私菸,誤殺民眾。
(四)事後處理
(2)開始賠償,興建紀念碑。
(1)免職陳儀、成立台灣省政府。
(三)事件經過:
(1)台灣人外省人爆發衝突。
(2)各方人士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維持秩序提出改革
(3)陳儀向大陸求援,運隊來後強力鎮壓並且「清鄉」
4-3邁向民主的過程
一、地方自治的實施
二、民主運動的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