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教育的理論基礎 (教育與社會的關係 (四種模型 (演化論, 功能論, 衝突論, 符號互動論), 社會變遷中的教育課題 (家長教育選擇權,…
教育的理論基礎
教育與社會的關係
教育發展有助於社會進步
社會發展革新教育的內涵
四種模型
演化論
功能論
衝突論
符號互動論
社會變遷中的教育課題
家長教育選擇權
教育機會均等
多元文化教育
青少年偏差行為
教育與心理學的關係
教育提供心理學研究對象
心理學研究有助於教育改進
不同心理學派對教育影響
行為主義
人本心理學(Maslow、Carl Rogers)
以人為本,強調人性充分發展
重視感受和體驗,並從中實現個人潛能
認知心理學(皮雅傑和布魯納)
受完形心理學影響
利用電腦模擬人的心理運作及個人如何偵測、轉化、儲存和載入訊息
教育與哲學的關係
1.哲學的發生由於教育的需要
2.教育理論與實施隨著各時代主要哲學思潮變遷
3.哲學家大多為教育家
哲學提供教育實施方向
教育可作為哲學驗證的場所
不同哲學派別對教育的觀點
理想主義(柏拉圖→康德、黑格爾)
心靈、精神是最重要的實體
幫助個體透過心靈追求真理
主動者、楷模
對話方式,鼓勵學生從事小組或個人的口頭或書面研究計畫(獨立研究)
重視古典教材
實在主義(亞里斯多德→培根、洛克、懷海德)
只有透過物質的世界,才能使個體澄清或發展觀念
幫助個體經由物質世界的研究理解心靈或概念
發展者、提供者
應包括科學、數學、閱讀和人文學科
實用主義(皮爾斯、詹姆斯、
杜威(進步主義)
)
以「如何作以達成我們所想的目標」及如何解決問題為思考與行動的前提
幫助學生在民主社會中做好生活的準備
激勵者、協助者
個別化教學、問題解決法
兼顧學科、職業科目
存在主義(齊克果、雅斯培、沙特)
注重自我存在的哲學思想
自我創造、選擇
滿足個別主體性需求
參與者、行動冒險者
建立良好師生關係
應使用問題討論、發展活動、個別獨立研究幫助學生理解世界
藝術、文學、音樂、歷史、宗教
有助於提高學生人性及人際互動
邏輯實證主義=分析哲學(維地根斯坦、卡納博)
認為教育哲學無實質意義,只有方法
澄清者、分析者
科學探究、概念分析→講球邏輯規則、證據
必須具有知識性、客觀性和合理性
科學、邏輯、數學、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