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第十七章- 行政領導理論的演進 _佳思 (行政領導面對的 潮流趨勢與危機 (4-企業化帶來的去倫理化, 5-民營化帶來的去管制化, 3…
第十七章-
行政領導理論的演進
_佳思
領導發生在組織中的每一個層面,相關的組織理論均提到相關領導的議題,並成為論述中重要之內容。
領導理論論述-
依公共行政學發展之分期或
公共行政典範發展觀念可分為:
典範三:公共行政學即政治科學時期1950-1970
(修正理論時期1930-1960)
受行為科學研究方法影響,對組織行為觀察成為研究焦點。
公共行政為政治學的一環:R. White 和R. Lippett提出威權式、民主式與放任式的領導模式,成為重要的領導類型分類。
從政治學與行政生態學的角度討論公共行政裡國家及政府的關係:提出稜柱社會理論作為對相關國家政府在行政運作的觀察與解釋之依據。
典範四:公共行政學即管理學時期1956-1970
(修正理論時期1930-1960)
除了政治學的觀點,也從管理學觀點看公共行政。從管理學的角度作行政領導之研究時傾向以行為的角度看領導者的作風與態度的區別。
研究或理論包含:以體恤與主動二構面發展出行為量表以及領導行為描述問卷、以員工與生產導向二構面進行分析的研究分類、1958年提出連續構面理論、1964 年管理格道一書中建立以關心人員與關心生產二個構面來對領導者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缺失:相關理論研究由於環境狀況不同,所得的研究結果沒有共識,即行為理論始終無法釐清情境因素對領導行為的影響。
典範二:行政原理時期1927-1937
(修正理論時期1930-1960)
對行政領導的研究是權力和特質取向兼具的論述。研究途徑受霍桑實驗的挑戰與影響,開拓了之後公共行政學中人群關係學派的興起。
典範五:公共行政學即公共行政學1970迄今
(整合理論時期1960迄今)
公期行政學的研究進入後行為主義時期,對社會科學相關領域研究提出了具整合性的系統理論及其延伸的權變理論。系統理論特色是強調環境因素的重要性,而權變理論為系統理論之延伸。
此時期的領導理論因重視情境因素,但仍是行為理論的延伸,只是透過系統理論的論證後,彌補了過去行為理論對環境因素無法掌控的缺失。
此時期的行政領導研究為情境取向的研究,代表理論有:1.《組織行為與績效》提出的領導情境因素說;2. 1951年提出的權變領導理論;3. 1971年提出的途徑目標理論;4. 1982年提出的情境領導理論
權變理論的盲點包括:缺乏關注領導者在組織變革中應扮演的積極角色;忽視組織成員自我引導自我要求的可能;無法明辦領導者與管理者的區別在組織任務的不同。
針對領導的相關權變理論缺失,在1990年提出『轉換型領導理論』,指在實務運作上源自魅力領導,在理論基礎上源自交易領導,是二種理論的整合型理論。
典範一:政治與行政分立時期1887-1930
(傳統理論時期1900-1930)
對行政領導的研究是權力取向的論述。政治權力凌駕於所有權力之上。領導是建立在階級與恩賜模式下的產物。
行政領導在實務上的特點
4行政領導要堅守行政中立
5行政領導是行政革新的發動者
3行政領導應遵守相關的行政法理原則
6領導是公務員執行公務與陞遷的重要依據
2行政領導應遵守依法行政原則
7行政領導的本土性特質
1領導是行政運作的一部份
行政領導面對的
潮流趨勢與危機
4-企業化帶來的去倫理化
5-民營化帶來的去管制化
3-科技化帶來的去人性化
6-專業化帶來的去階層化
2-民主化帶來的去認同化
7-自由化帶來的去責任化
1-全球化帶來的去本土化
8-多元化帶來的去原則化
行政領導的期待
與未來方向
行政領導論述
由實務面的觀察,則強調在使命、價值、創新、本土、依法行政等態度建立下之領導。
從面對的環境趨勢來看,組織所面對的是民主化、科技化、全球化、民營化、多元化、自由化、專業化與企業化之趨勢領導。
從領導理論在典範發展的歷程而言,未來行政領導論述強調在全面性、整合性、系統性、權變性與倫理觀的領導
領導所需的核心能力
技術
行政領導者需具有管理、政治與法律相關理論之知識、常識與見識。
觀念
行政領導者需具遠見、創新、多元與倫理的態度與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