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民歌 (意象分析 :star: (第一段——黄河 (黄河:阳刚之气,雄壮苍凉 (中华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常年刮风沙的地理特征。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文…
民歌
意象分析 :star:
第一段——黄河
黄河:阳刚之气,雄壮苍凉
中华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常年刮风沙的地理特征。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文化的摇篮——代表中华民族
运用
拟人
,把黄河比作能用“肺活量”唱歌的人。
强大的肺活量唱出的歌声是
外放、雄壮
的,展现出一种
外放的阳刚之美
。
形象的表现出黄河的
汹涌澎湃
。
暗示中华民族儿女的体内也流淌着黄河这种
大气雄浑
的精神。
风、沙
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常年刮风沙的地理特征,象征中华文化
风沙都听见,象征中华文化历史久远
青海到黄海
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指黄河流域
中华文化流传广
第二段——长江
长江:温柔婉约
鼻音是
内敛、阴柔
的,就像婴儿入睡时母亲哼的
摇篮曲
极符合长江
蜿蜒曲折
的地理特征,极具
阴柔、温婉
的女性特质
暗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也有长江的
内敛与温柔
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用“最母性的鼻音”哼唱
高原到平原
长江流域
象征中华文化流传广
鱼龙
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文化的象征
古时的事物——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第三段——红海
红海
“呼啸”一词,极言热血之沸腾
暗示诗人体内流淌着民族的血液。
将“我”身上的热血比作红海,可谓
石破惊天
。
从早潮到晚潮
诗人“红海”即血液的潮汐,长江黄河的潮汐:诗人的血液循环与父亲河、母亲河有着同样的律动
诗人与中华民族在精神上是无法分割的一体
醒也听见,梦也听见
第四段——民族大合唱
你的血,他的血
全民族的热血,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
民族团结一心
哭也听见,笑也听见
全民族团结,不管在什么样的境况之下,都奋力唱响民族之歌。
诗人通过一系列极具
民族色彩
的意象,
层层递进,由外及内。
表达身为华族子弟,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自豪
的感情。
希冀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可以
生生不息
,
代代相传
。
艺术特色
音乐性
诗分四节,每一小节五行,全诗共二十行。
充分运用虚词。
第二节到第三节开头都用了“
如果……冻成了冰河
”的句式。
每小节最后两句都用“
A也听见/B也听见
”的句式。
(比如第一节“风也听见/沙也听见”)运用间隔反复的修辞手法。
每小节第三句都用
“从……到……”
的句式。
如第二节“从高原到平原”。
音韵重复、句式复沓回环,带来朗朗上口、余音缭绕的效果
极强的节奏感:复沓回环的句式&工整的结构
感情激昂
诗作主调激昂奔放,诗人没有直接描写黄河、长江,而是用拟人“只有黄河的肺活量才歌唱”“还有长江最最母性的鼻音”体现出黄河的大气雄浑和长江的温厚慈祥。
语言新奇
“有一天我的血也结冰”虽不符常理,却引出下一句“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显现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不会覆灭,历久弥新。这样的语言充满生命力。
文字浅白朴素,没有华丽的辞藻。巧妙运用虚词使结构整齐。
破题
主题
通过"长江"“黄河”等极具
民族色彩的意象
,层层递进,由外及内,抒发了诗人心中浓郁的“
中国情结
”,也表达了诗人对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期望。
题目《民歌》一语双关。
字面意思是
普通的民歌
,深层意蕴则是“
民族之歌
”。
结合两者解读,可发现诗人写诗的主题是
赞颂
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传达这个
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的民族的“声音”。
创作背景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地人民因
政治因素
不能相互往来。
身在台湾
,余光中只能“
望乡兴叹
”,而无法真正返乡,在浓浓的乡愁之下,诗人写了
一系列带有民族情感
的诗作。《民歌》就是其中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