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心理評估的意義與內涵 (心理評估與心理測驗的不同 (比較 (意義上:測驗-客觀技術的實施/評估:假設與驗證的推論過程, 目標:測驗-測量取向/評估…
心理評估的意義與內涵
心理評估與心理測驗的不同
心理測驗只是心理評估過程中所採用的一種重要資料的搜尋方法
比較
意義上:測驗-客觀技術的實施/評估:假設與驗證的推論過程
目標:測驗-測量取向/評估-問題取向
方法:測驗-個案的特質/評估-個案這個人本身
訓練:測驗-標準化測驗、絕對客觀/評估:複雜多變的過程
應用:測驗-做差異比較,適用大量篩選分類的統計/評估-回答轉介問題,做深度分析及處遇建議
智力測驗與智力評估的不同
智力測驗的結果不等於真正的智力(構念效度)
智力測驗不是智力評估的目的,而是達成目的的手段
心理評估的效度議題
概念效度
對個案所提出的假設和概念建構能被驗證、獲得一致性的程度
同時代表了評估過程本身的效度
截切效度與增益效度
截切:做為甄選、分類或決定時的測驗分數
增益:使用具有效度的測驗工具來選擇特定人員,比採用隨機方法更能提高正確比率
命中率(正確錄取人數/錄取人數)-基準率(工作成功人數/總人數)
秦-羅二氏預期表
錄取率為5.0時,命中率最高;率取率偏低持,命中率也隨之降低
當測驗效度系數增加時,不論何種錄取率,命中率都增加
敏感度與特異度
敏感度
(篩選成功/真的有病)
特異度
(篩選沒病/真的沒病)
假陽性
(篩選有病/真的沒病)
假陰性
(篩選沒病/真的有病)
陽性預測值
(篩選中真的有病/篩選有病)
陰性預測值
(篩選中真的沒病/篩選沒病)
心理評估的意義與階段
意義
定義
廣義: :warning:透過
蒐集整合
各種資料,對個案心理狀態獲得
暫時性的結論
,以
回答轉介
問題,進而
提出處遇
計畫或治療建議
狹義:評估個案心理狀態的一門學問
過程:
澄清 、蒐集(輸入)、比對與整合(處理)、結論、計畫(輸出)
特色
一種假設-推論的過程
使用各種資料進行分析,重視資料間的交叉整合
提出處遇計畫或治療建議
可能代表評估者的主觀判斷
階段
評估轉介問題
了解和澄清轉介者要求心理評估的動機、預期、所使用的概念、語言等
確認這個問題自己是否有能力解決
獲取和問題內容有關的知識
認識與評估各種心理疾病的知識、實施和解釋各項心理測驗的技術
蒐集資料
測驗資料
from心理測驗
非測驗資料
個案史、問題史、工作史、感情史........,與本人或相關人物進行"評估會談",透過學校記錄、個人日記、工作檔案進行"資料蒐集"
行為資料
透過評估會談、測驗過程、治療期間、住院表現進行紀錄而得
解釋資料
回答轉介問題是一種連續不斷"假設-驗證"的推論過程
心理評估的種類與角色
評估的主題
心智能力評估
認知能力的評估(強勢弱勢能力,缺損現有能力)
學習適應評估
學業性向評估、學習策略評估、學習成就評估
人格特質評估
特殊氣質、自我概念、人格類型、人格疾患、人際關係、情緒困擾、適應能力
心理健康評估
是否符合某種心理疾病的診斷?--立即提供處遇治療
生涯興趣評估
轉介的情境
精神科情境
一般醫療情境
法律情境
被害人的心理安撫
心神喪失-加害人的法律責任問題
教育情境
心理診所
心理評估與諮商的關係
使用時機
協助確認問題所在
幫助個案增進對淺在問題的覺察程度
詳細界定問題內容
進一步澄清確認個案的問題型態(可使用DSM-IV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
找出不同的可能選擇
共同尋求有效方案
權衡與決定
分析每個選擇或方案的優缺(成本效益分析)
驗證諮商的有效性
評估個案的問題困擾是否已降低
特殊規則
初步印象效應
覺得早期收集的到資料更重要
驗證性偏差
只找自己想要的證據,忽略其他假設
高基準率迷思
有些特定行為的發生率本來就高(基準率高),因此即便評估的命中率高,增益效度還是不大
迴歸效應
極端分數容易受到機率因素影響,而往平均值移動,此時的分數改變和諮商效果並沒有關係
後見之明偏差
對自己的判斷過自信,進而傾向尋找對自己的判斷有利的證據,忽略不利的
歸因誤差
傾向把原因歸因在個人因素,忽略環境因素
文化篇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