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咬合 vol4
咬和器 (咬合器(articulator)簡介 (咬合器主要重現的解剖構造 (Dentition(齒列),…
咬合 vol4
咬和器
咬合器(articulator)簡介
一、 定義
透過上下顎模型(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cast)附著在咬合器上以模擬出TMJ 與下顎運動關係(上顎只會相對移動)的一種機械裝置。所以,咬合器所代表的三個要件就是:上顎、下顎、TMJ。
-
-
-
五、 面弓轉移
-
大部分咬合器上面那根水平的槓槓(我們實驗課做的),都是代表法蘭克福平面(Frankfurt horizontal plane)(如下圖左)。透過面弓轉移,將臉部的某個解剖平面當作參考平面,看咬合平面與它的相對關係
咬合器主要重現的解剖構造
-
-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
-
- Musculature:收縮時帶動下巴運動(ex:開口肌及閉口肌)
咬合器類型
(僅簡介,因為有些看不太懂)
Non-adjustable
Class I
特徵
- 只能接受簡單且靜態的咬合面紀錄,沒辦法做其他運動。
- 可能可以做垂直的運動,但無法水平運動。
- 僅為一個簡單支撐模型的裝置。
-
Semi- adjustable
Class III(有省略一些東西)
- 第三型咬合器出現了面弓轉移,semi-adjustable
- 面弓轉移定位Glenoid fossa 和上顎的關係
- 咬合記錄(centric record)定位上顎和下顎的關係
- Glenoid fossa 和上顎的關係是固定的。
Class IIIA
Arcon
-
Articular Condyle 的簡稱
最早的咬合器把condyle 的部分設計在上顎的位置,所以會造成很大的誤差,因為不符合真正的人體解剖構造。直到Arcon 類型的咬合器才把condyle 的部分放到下顎去,更精確的模擬咬合運動
-
-
Mandibular movement
-
下顎運動的兩個基本方式
-
位移(translation)
-
一. 位移運動的限制因素
- 下顎運動會受到的限制因素不只骨頭本身,還包含牙齒。
- 例如CR到CO就是由牙齒來導引的。
從CO前凸也是要順著舌面脊(cingulum)往下滑。
- 如果稍微把嘴巴張開一點(只有rotation),去除牙齒的干擾因素再進行前凸,那麼限制運動的因素就是關節窩(glenoid fossa)。
:red_flag:glenoid fossa有posterior wall、medial wall、superior wall,但是沒有lateral wall,前後內都有限制。
:warning:4. 考試重點
A. CR(centric relation):
定義關節的位置,是 condyle 處在最上端和最前端的時候,當病人牙齒全部掉光後就必須先找到CR來重建。
:red_flag:人體無法紀錄 condyle 位置,必須要用牙齒定義
B. CO(centric occlusion):
習慣性的位置牙齒完全咬到平穩的點(通常是最大咬合接觸面intercuspalosition/maximum intercuspation),跟 TMJ 無關。通常在 CR 位置前方1.25mm。全口無牙就沒有CO。
圖是紀錄牙齒運動軌跡的線性圖,有了三個不同平面的線性圖,我們就可以決定三度空間的關係。然後注意右半邊的圖三條線交點的定義就是CR。如果嘴巴稍微張開一點,去除掉牙齒的因素,我們時可以水平的移動一段距離,這告訴我們condyle和medial wall中間是有空間的。
二. condylar path
簡述
這條路徑大約是一條平均半徑約 3/4 inch 的曲線,最小半徑大約為 1/2 inch,superior wall本身當然也是曲面。
如果把 Condylar Path 假想成一條直線
和路徑是半徑 0.5 inch 的曲線比較時,他們之間的最大誤差是 0.4mm,這會造成在第二大臼齒有 0.2mm 的誤差。
圖的上半部可以看到superior wall是曲面
但下半部可以看到有些咬合器則是兩個平面。
- condylar pathway 統計平均值:
Lundeen, H. C. DCNA, 1979 所做出的的統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