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WC

運作方式

應用

字詞特性

優缺

反映個體內在

只是單純的
計算字詞使用頻率

字詞頻率,是不自覺的行為表現
更可以反應思緒標記
不受社會讚許性的影響

第一人稱代名詞

教育學習

心理健康

人格特質

字詞特性

態度價值

情緒狀態

思維想法

說謊與否?

憂鬱狀態

反映個體的
自我涉入程度

關係中的自我揭露

我 & 我們

捕捉文化變動

內容詞(實詞)

功能詞(虛詞)

沒有絕對的指標意涵

質、量化的對話

考驗質化研究所提出
相當複雜的心理歷程

人際關係

缺點

LIWC詞典

自建類別

電腦化

功能詞

需要透過不同類型且多文本的統計檢定,比較得出某特定類型的文本特性。例:使用常模、基準率等等

脈絡的整體意義難以捕捉

不 開心 是沒有正向情緒,而非處在負向情緒中

正向情緒詞的使用率不宜作為正向情緒感受的頻率或強度,而是個體把焦點放在「正向情緒」的頻率或程度。嚴格而言,LIWC 的各類心理特性變項反映的是個體聚焦在該變項的程度

再定義特性

若同時屬不同類別,皆可同時計數

偵測語文使用者的心理特性
並非要涵蓋所有使用的詞彙

與主題、情境有關

動、名、形容詞

變異大

黏著內容詞

表徵語言風格

穩定預測力

經過交往中的情侶經過情緒書寫的練習後,個體在對話中將會呈現更多的正向情緒詞,有助於維持關係的穩定性。(Slatcher&Pennebaker,2006)

在性別差異方面,女性使用較多的第一人稱代名詞與較多的認知詞,此一模式與低社經地位,或較低年齡者具有相同的模式,很可能顯示情境因素所影響的權力結構也會反映在語言的使用上(Pennebaker, 2011)。
換言之,LIWC 可以捕捉穩定的個別差異。

外向性高者會使用較多的正向情緒詞,而神經質高者則傾向於使用較多的負向情緒詞。(Pennebaker & King,1999)
分析自我敘事的文本,分析網路部落格的書寫者,都得到LIWC 類別頻率與大五性格之間的相關。(Hirsh & Peterson,2009;Yarkoni,2010)

自殺詩人傾向於在作品中使用較多的第一人稱單數代名詞與死亡詞。(Stirman & Pennebaker,2001)
相對於自殺未遂者,自殺身亡者反而有較多的正向情緒、較多的社會相關詞、以及較多的未來式。(Handelman & Lester,2007)
→儘管同樣具有自殺傾向,由於自殺未遂者比較會釋放出較多的相關訊息,因此得以獲得注意,但是自殺身亡者則很可能較未被注意到而產生悲劇。

代名詞與憂鬱傾向也具有穩定的關連性。
尤其第一人稱單數代名詞(我、我的、自己等)與負向情緒也具有穩定的關連性(Chung & Pennebaker, 2007; Rude, Gortner, &Pennebaker, 2004)。
Rude 等人(2004)請大一的新生寫下他們進入大學的經驗,就發現具有憂鬱傾向於使用較多第一人稱單數代名詞,較多的負向情緒詞。而即便是已經從憂鬱復原但是先前曾經有過憂鬱病史的學生也比從來沒有憂鬱病史的學生使用較經從憂鬱復原但是先前曾經有過憂鬱病史的學生也比從來沒有憂鬱病史的學生使用較多的第一人稱代名詞

詞類轉變/使用率

Pennebaker(2011)也發現具有療癒效果的情緒書寫傾向於具有下列的特色:
在情緒詞方面,雖然是書寫負向事件但是負向情緒詞的使用在中等程度,同時也能夠有較多的正向情緒詞者有較好的療癒效果;
在認知詞方面,當認知詞隨著書寫經驗而逐漸增加者,也會比整體認知詞使用較少者或一開始書寫就出現大量認知詞者會得到較佳的效果;
在代名詞方面,雖然是書寫自己的經驗,但是倘若能夠在不同的書寫中具有較多代名詞使用的變異性者,也會有較佳的療癒效果,這些代名詞的轉換很可能代表了書寫的觀點轉換。

心理疾患

帕金森氏症

情緒疾患

人格疾患

大學生在學期前所撰寫的自傳中的第一人稱代名詞、標點符號的運用、簡單字、以及其他指標等都對於學期成績具有預測力。(Robinson、Navea &Ickes,2013)

成員間的LSM 與團體凝聚力及合作表現有顯著的關聯
性(Gonzales, Hancock, & Pennebaker, 2010)。

綜合性語言風格匹配度(language style matching,簡稱LSM,Ireland & Pennebaker, 2010)在這些功能詞使用上的相似程度,並以此來指標語言風格的匹配度。甚至比主觀自陳的感受對於行為具有更好的預測力(Ireland et al., 2011)

顯示語言風格相似性的影響力不存在絕對的方向性,而是在不同的情境脈絡中呈現不同的效果。(張硯評,2012)

厭食症 &暴食症

功能詞僅僅是幾個字的不同,就反映出了銷
售員與公司之間不同的關係,也帶給人不同的距離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