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物理 (以"研究方法"分 ((1) 實驗物理學: (①現象的量測。, ②設計實驗以測試理論。,…
物理
-
以"時間進程"分
1900年為界
古典物理學
太陽中心說(日心說)--哥白尼
牛頓力學以及衍生的聲學、流體力學、熱力學,加上電磁學,就構成古典物理學的主要內涵,可以很合理地解釋當時物理學家所研究的現象。
克卜勒提出行星運動三定律
-
-
熱力學
建立能量的概念。英國人焦耳提出載電流的金屬導體所產生的熱量與電流強度、導體的電阻和通電時間的關係(即焦耳定律),確立熱與功之間的轉換關係。
-
電磁學
1820年,丹麥物理學家厄斯特發現電流磁效應。
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
1864年,英國物理學家馬克士威提出電磁理論, 統合光學、電學、磁學成為一體,也預測電磁波的存在,發展成無線電通訊的技術應用,改變當代文明的生活方式。
牛頓力學--牛頓
主要依據牛頓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可以成功地解釋物體運動的現象和原因,並推導出行星環繞太陽的橢圓軌道
地球中心說(地心說)--托勒米
認為太陽與眾行星、恆星以地球為中心繞行。為了解釋行星運行的逆行現象而提出複雜的周轉圓理論,成為歐洲主要的宇宙觀並延續至中世紀末。
近代物理學
十九世紀的最後二十年,出現一些令人感到困惑的理論和實驗結果,例如熱輻射的光譜,尋找光傳播時的媒介物質,以及馬克士威方程式在觀察者運動下的轉換等問題,無法由古典物理學作正確的解釋與預測。
1897年湯姆森發現電子(獲得1906年的諾貝爾物理獎)後,物理學家陸續發現原子核、質子、中子等組成物質的新粒子,也無法由古典物理學對這些粒子的行為以及原子結構做正確的解釋與預測,在這些新領域中物理學的持續發展而促使新一波科學革命來臨。
相對論--愛因斯坦
人物:1905年美國籍猶太人愛因斯坦。
討論以等速度作相對運動中的物理現象,重新探討古典物理學中的時間與空間之定義,因此發展出全新的力學理論,可以適用於物體從靜止以至高速運動的所有情況,解決了當物體運動的速率接近光速時,以古典物理學理論無法正確解釋現象的難題。
量子力學--普朗克
1900年由德國理論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能量不連續的量子論(quantum theory)概念,合理解釋了黑體輻射現象中的關鍵難題。
十九世紀末還有放射性、x射線的發現及原子光譜等的研究,引發原子結構的探討,進而發展出量子力學理論,成功解釋光、電子與原子的實驗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