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音乐与艺术的对话
音乐与艺术的对话
巴洛克(古典音樂的真正開始)
大小声明显,像梯田一样,較輕的音樂,有獨立聲部,大鍵琴(拨弦)成為主要樂音。
重要作曲家:巴哈(1685-1750)布兰登堡协奏曲,郭德堡变奏曲,马太受难曲;韩德尔(1685-1759):水上音乐,皇家烟火音乐,弥赛亚(他的作品是意大利,德国,英国的混血儿)
维瓦尔第(1687-1741)四季(小提琴协奏曲)协奏曲之父(活泼而富有想象力)
交響樂,協奏曲,奏鳴曲,歌曲開始形成(此時樂團人士少)
佛斯特
老黒侨
beautiful dream
肯塔基老家
節奏:節拍,速度,速度術語(allegro快地;andante慢地)
藝術發展:中世紀(1000-1490)——文藝復興(1490-1620)——巴洛克(1620-1760)——古典(1760-1830)——浪漫(1830-1850)——現代
圓舞曲:三拍(左右上);四拍(下左右上)
音樂三大要素:節奏,旋律,和聲(調性,大小調(大調:開心;小調:憂傷)定義)
音乐要素:除了三大要素外,还有速度,力度,音色。
八大藝術:音樂,建築,繪畫,文學,戲劇,電影,舞蹈,雕塑
交響曲:有交響樂團,慢的部分放中間
協奏曲(樂團+主奏樂器):結構對稱,多曲章形式,理性比例
奏鳴曲:1-2個樂器
音樂對位:專注於一個聲音
管風琴:organ 聖樂,神
文藝復興:對比變化甚少,歌詞與音樂比較密切,教會與貴族
舒伯特艺术歌曲:赋予钢琴了一个角色,提升钢琴地位;词曲搭配;偏好阴暗主题(爱情,宿命,流浪)
乐曲重要形式:结构,理性
乐曲共同点:协奏,奏明,交响
乐团分为极大乐器:打击,木管,铜管,弦乐
乐团位置摆放:轻的在前,响的在后
中世紀:葛利果聖歌,聲樂為主,不注重歌詞,教會權利
專心敏銳的耳朵,會感受的心,清醒的頭腦
音乐剧:韦伯 — 歌剧魅影
歌剧与艺术歌曲的区别:歌剧是由乐团演奏,艺术歌曲是由钢琴演奏
印象派:色彩割裂,由淺入深,由深到濃,點描法;印象二字起源於『印象·日出』;注中東方文化;題材取自大自然
莫內繪畫理論:以形狀和顏色作為共同語言,將大自然瞬間畫下;畫的是籠罩的氛圍,同一地方因時間不同而顏色不同;取自大自然。
德布西(以音符和節奏作為語言):反抗德國的曲式(採取奏鳴曲),反抗華格納的樂劇,離開交響曲與樂劇的結構;以感官的誘惑交織而成;音樂能捕捉色彩的光亮與動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