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CH12社會認知論: Bandura與Mischel (首要特徵 (強調人是主動的行動者, 強調行為的社會來源, 強調認知(思考歷程),…
CH12社會認知論: Bandura與Mischel
性格理論: 歷程
普遍理論原則
交互決定論
性格、行為、環境會交互影響
人受環境影響但也可建構環境,主動影響自身發展方向
CAPS認知-情感處理系統(Mischel及Shoda所提出)
視性格為認知與情感交互作用的系統
基本特徵
各種認知與情緒的性格變項彼此複雜相連
不同情境激發整體性格系統內的不同部分,人的行為會隨情境而改變
關注社會情境
研究結論
人會在不同情境展現不同行為反應
個體在特定類型情境中會表現獨特而穩定的行為模式
不要把出自不同情境中的反應平均起來
成長、發展所需的重要心理功能
觀察學習(仿效)
區分「習得」vs,「表現」習得後不一定會表現
取決於可能的賞罰
替代制約
藉由觀察他人來學習情緒反應
自我調節與動機
自我調節歷程
人有能力設定目標、規劃策略、評估及調整自己正進行的行為
人能對目標堅持不懈的決定因素之一: 高度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目標與自我評估反應
自我控制
研宕滿足
研宕滿足能力較高之孩童,到青少年時的情緒控制能力較好、學業成績較高。
首要特徵
強調人是主動的行動者
強調行為的社會來源
強調認知(思考歷程)
同時強調個人的一般行為傾向及其行為上的變化性
強調沒有酬賞也能學習複雜的行為模式
重要學者
Bandura
致力於各種自我運作歷程之探討
研究人際、社會、社經條件等如何影響人的自我相關信念
Mischel
認為人性本質(性格)雖受基因影響,但仍有改變的可能
提出性格的「認知-情感處理系統(CAPS)」
性格理論:結構
能力與技巧
人可被觀察到的差異,可能來自執行不同行動時的行為技巧差異
涉及 程序性知識vs.陳述性知識
脈絡特殊性: 在情境A中能力佳者,未必在情境B也能力佳
能力是透過社會互動與觀察而習得
預期與信念
預期乃對未來的信念,是行動和情緒的主要決定因素
Bandura:自我效能感(有別於自尊及結果預期)
衡鑑:微觀分析研究法
Bandura認為人會隨情境不同而改變自我效能感
關於自我效能與行為表現之關聯的研究
策略:定錨
研究發現
自我效能的確會影響實際行為結果
自我效能會影響人因應失望及壓力的方式
自我效能影響個人經驗及行為的途徑
選擇:自我效能高-->選較具挑戰性的目標
努力: 自我效能高者展現較多努力和堅持
情緒: 自我效能高者心情較正面
因應:自我效能高者較能因應壓力和失落感
行為評估標準(個人標準)
會引發個人情緒反應(自我評價反應)
個人用來區辨行為是否道德的關鍵
個人目標
引導人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作出選擇、及長期自我管理
有階層結構,高階目標影響低階
比長期目標比,短期目標對個人目前行為的影響更大
目標和預期會產生系統化交互影響
人性觀
關注人類獨特之認知能力
人是主動、有意識的解決者,能從大量經驗和認知中獲益,具行善或行惡的巨大潛能
科學觀
特徵一: 從事理論整合
特徵二: 強調個體獨特性
持續將自身理論概念轉換到實務應用,認為評估理論好壞的基準在於它是否能發展出有益的應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