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CH9性格的生理基礎 (氣質 (生理、氣質與性格發展之當代研究 (Kagan:氣質可由兩種行為類型界定 (抑制型 (面對不熟人事物:…
CH9性格的生理基礎
氣質
體質與氣質的早期觀點
Hippocrate四體液說
Gall顱相學
Kretschmer&Sheldon:氣質與體型的連結(受質疑)
Pavlov:人們的神經系統「強度」可能不同
體質與氣質的縱觀研究
Thomas& Chess:三種嬰兒氣質類型
自在型
愛玩、有適應力
困難型
拒絕的、無法適應
慢熱型
活動量低、溫和
Buss& Plomin: 父母對子女評定出三種氣質向度
情緒性
易被激發;普遍的不安
活動性
在動態動作上的速度與精力;總處在活動狀態;煩躁
社會性
對他人的反應程度,易交友vs,害羞
生理、氣質與性格發展之當代研究
Kagan:氣質可由兩種行為類型界定
抑制型
面對不熟人事物: 拘束逃避或不安,花較多時間適應
非抑制型
面對不熟人事物:仍自得其樂
其研究支持氣質具貫時一致性,雖可能因環境而產生改變,但先天氣質不會完全消失
環境在性格塑造中仍重要。嬰兒時的特定氣質未必能看出其成年後的樣子
氣質差異涉及不同神經系統之運作,非只單一腦區
杏仁核:與恐懼相關、與「抑制vs.非抑制」氣質傾向有關
大腦額葉皮質:調節情緒反應
社會經驗也會改變腦區運作,進而影響兒童的情緒傾向
人類的情緒經驗並非只來自杏仁核的運作
氣質具有彈性
演化心理學
演化與人類心智的關係
心智乃為了解決與繁衍後代有關的問題、讓基因得以傳承
演化乃為適應人類生活方式
具範圍特定性
心智系統包含多重訊息處理機制,每種機制負責處理特定範疇訊息
社會交換與偵查欺騙
涉及「社會交換」的情境在演化中極為重要
「解決欺騙問題」的能力是人類共有
對性別差異的分析
可能來自社會建構,而非生理因素
Buss:從擇偶偏好與嫉妒的成因,來考慮性別差異
男女擇偶偏好大不同
親代投資理論
男性的配偶價值取決於提供資源的能力
[男生比女生更難確認自己是否親生的親代
女性配偶價值取決於生育力及貞節
嫉妒的成因傾向
男:因配偶不貞(父親身分可能性受威脅)
女:因「情感上的依戀」或「感到失去資源」
此假設未獲得現有資料的一致認同
心情、情緒與大腦
左/右半腦優勢
左腦: 正向情緒的激發
右腦:負向情緒的激發
神經傳導物質和氣質
多巴胺:與愉悅感受有關
過多: 思覺失調
過少:帕金森式症
血清素:與心情調節、減輕憂鬱有關
可體松(皮質醇):與壓力反應有關
氣質的向度
情緒型態
PE(正情緒性)
NE(負情緒性)
情緒調節: DvC(去抑制vs.抑制)
基因與性格
需留意之重點
基因並未直接掌控個體行為
單一基因無法決定任何特質的發展
行為遺傳學
性格遺傳率之發現
遺傳幾乎對所有的性格運作皆造成影響
不同個體所顯現的重要差異,往往和遺傳有關
遺傳對大五因素特質具有全面影響
特徵雖具有遺傳成分,但非無法改變。環境經驗還是能對其影響
主要研究方法
選擇性育種研究
雙胞胎研究
收養研究
分子基因學研究
基因會透過與環境的交互作用,影響個體心理運作結果
環境影響力、基因、環境的交互作用
共享的環境: 讓手足更為相似的環境影響因素
非共享環境
造成同一家庭手足間有差異的環境影響因素
三種遺傳--環境的互動觀點
相同環境經驗可能在一般人身上造成不同效果,因基因組成有差異
具不同基因組成的人會引發環境對其回以不同反應
具不同遺傳基因的孩童會各自選擇並創造不同環境
可塑性:生理歷程是原因也是結果
神經系統及神經傳導物質都具有可塑性
探討高階心理運作功能的神經科學研究:以fMRI腦造影進行
大腦中的確有某些特定區域只有在進行自我相關判斷時才會出現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