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品質評估表 (教學實施 (3.2.9 師生討論頻率合宜 (教師每週安排至少 2 次團體討論,每次討論 10~15 分鐘), 3.2…
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品質評估表
學習區整體規劃
1.1.1
設置適宜的學習區數量
活動室內設置 6 個(含)以上的學習區(含活動室外之走廊,但不含全園室外),並視活動室空間面積、幼兒年齡、興趣與需求、課程發展做彈性調整。[4分]
活動室內設置 4 個學習區(含活動室外之走廊,但不含全園室外)[2分]
1.1.13
幼兒作品展示空間及方式符合安全原則、高度適宜,能讓幼兒參與
教師會依據學習區性質規劃幼兒作品的展示空間,且展示方式能考量幼兒的安全及視線高度。〔2分〕
1.1.2
規劃原則能配合動線、學習區性質、教學型態、課程特色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學習區之規劃能彰顯本土、社區及多元文化之特色,將各個學習區做合宜有效的安排。〔4分〕
學習區之規劃
動線流暢
、
乾溼分離
、
動靜分明
、
性質關聯
之原則,將各個學習區做合宜安排。[2分]
1.1.12
教玩具之定期檢視、清洗或消毒
每個月會定期檢視、消毒教玩具一次,並視實際需求立即進行消毒(例如:班上出現腸病毒幼兒),並留有紀錄,以維持教玩具的衛生、安全與完整性。〔4分〕
1.1.3
合宜的開放時段
學習區的開放時段每週至少安排四次,每次至少持續 60分鐘,並視幼兒實際需求作彈性調整。〔4分〕
學習區的開放時段每週至少安排三次,每次至少持續 40分鐘〔2分〕
1.1.11
學習區內容定期更換
每個月會定期檢視、消毒教玩具一次,並視實際需求立即進行消毒(例如:班上出現腸病毒幼兒),並留有紀錄,以維持教玩具的衛生、安全與完整性。〔4分〕
1.1.4
適切清楚的運作流程
教師會引導或提醒幼兒下次能依據回饋檢討作計畫。〔4分〕
幼兒作畫
、實作、收拾、分享之流程進行。〔3分〕
1.1.10
各學習區內容均能分類、分層次放置,且標示清楚
各學習區的材料能分類、整齊的放置(例如:益智區將拼圖、棋類、桌上遊戲等分類放置),並標示清楚(例如:以透明的盒子放置,或以照片、圖形標示)。〔2分〕
1.1.5
幼兒有自由的選擇權
以幼兒自由選擇為原則,但教師會鼓勵幼兒輪流、均衡選擇各學習區。〔2分〕
1.1.9
各學習區之功能定位清楚,內容材料安全而豐富,反映多元文化
各學習區能提供反映性別平等及多元文化的教玩具及材料工具、配件、參考資源。〔4分〕
1.1.6
清楚明瞭的空間
開放程度與層次性
有層次性─不同高度之設計(例如:設置小舞台、小閣樓空間等),使幼兒可藉由不同高度清楚看到所有學習區幼兒的活動〔6分〕
學習區採半開放空間,家具、教具櫃低矮,教師可清楚看到所有學習區幼兒的活動。〔2分〕
1.1.8
家具設備與材質符合幼兒的人體工學,可彈性組合,且有美感
學習區的家具設備能搭配活動室整體的空間美感,以柔和、簡潔、和諧為原則,提供幼兒視覺美感經驗(例如:形狀、色彩、材質、裝置藝術等)。〔4分〕
1.1.7
適宜的參與人數
教
師能與幼兒共同討論,依據全班幼兒需求、探究情形及主題活動延伸狀況作各區參與人數的彈性調整。〔4分〕
教師會依照學習區空間大小、設備多寡及開放數量,規劃每個學習區的幼兒參與人數,且以多元方式。(例如:掛牌、黏貼等)清楚標示〔2分〕
學習區教師角色
1.2.1
重視幼兒自由遊戲
教師重視幼兒的自由遊戲,體認幼兒在遊戲中抒發情緒、舒解壓力的價值。〔2分〕
1.2.2
重視幼兒合作遊戲、合作學習
教師會鼓勵各學習區之幼兒與友伴互動交流、進行合作遊戲,或共同完成任務。〔2分〕
1.2.3
教師適時調整參與的角色
適時紀錄幼兒遊戲的進行,若有需要,教師會主動參與幼兒的遊戲,以幫助幼兒遊戲能順利進行。〔3分〕
1.2.4
引導幼兒進行遊戲/工作,能計畫、事後操作、檢討,並作修正調整
能以合宜的語言、行動介紹或示範,引導幼兒在執行過程中,思考、計畫、按計畫執行、發現與解決問題,事後並作檢討。〔3分〕
1.2.5
教師適時協助幼兒解決問題
能主動協助學習能力較弱或學習明顯不穩定之特殊需求幼兒。〔3分〕
1.2.6
鼓勵幼兒發揮創意
在既定的主題活動或材料下,教師仍會鼓勵幼兒發揮創意,嘗試以不同於教師展示的成品、示範的方式,進行探索、操作、創作。〔2分〕
1.2.7
正向回應幼兒的作品表現
教師對幼兒的作品表現給予
肯定及鼓勵,且會具體說明理由。〔3分〕
1.2.8
針對學習區表現紀錄內容重點
能針對幼兒在學習區中社會行為及學習態度的表現情形作個別觀察記錄,記錄幼兒在哪一學習區、操作什麼、和誰一起操作、學習態度之表現情形。〔2分〕
1.2.9
多元化的記錄方式
教師會選擇二種方式,針對幼兒的選區或能力進行觀察記錄。〔3分〕
1.2.10
有效運用紀錄結果
能依據紀錄結果針對幼兒在學習區中學習態度及社會行
為的表現情形作合宜之輔導。〔2分〕
1.2.11
善用社區資源
運用家長所提供之材料、繪本、教具、玩具。〔2分〕
社區義工進入學習區參與協助。〔3分〕
作息規劃
個人日常安排
2.1.7
妥善安排如廁、喝水的進行方式
2.1.8
妥善分配餐點時間與餐點份量
2.1.9
妥善安排餐點進行方式
2.1.10
營造愉悅的用餐氣氛
2.1.11
妥善安排午睡時段與時間
大、中班幼兒以 1 個半小時;小班以 2 個小時為原則,混齡班以最低年齡層幼兒為原則。〔2分〕
2.1.12
午睡時教師能有效引導幼兒鋪被與收拾
配合幼兒之年齡與能力,鼓勵幼兒自行舖被、收拾整理。〔4分〕
2.1.13
午睡時教師能有效引導幼兒入睡
能針對不午睡或提早睡醒的幼兒,給予彈性調整及合宜的活動。〔4分〕
2.1.14
轉銜時間流暢
轉銜 時間 能讓 幼兒 輪流設計、帶領小活動或遊戲作串接。〔4分〕
作息安排
2.1.6
引導幼兒瞭解每日作息
2.1.5
安排合宜的大肌肉活動時間
除每日均安排大肌肉活動 30分鐘外,每週另外安排 2 次以上體能活動,每次至少 30 分鐘。〔3分〕
2.1.4
安排合宜的故事時間
每週安排至少三次愛心家長或教師說故事、讀繪本的活動
2.1.3
安排合宜的學習區/個別探索時間
2.1.2
作息時間長短安排得宜
每日作息皆均衡安排動、靜態及室內外活動,且按照作息表進行活動。〔2〕
2.1.1
作息內容規劃均衡得宜
每日作息皆均衡安排動、靜態及室內外活動,且按照作息表進行活動。〔3分〕
接送時間
2.1.15
入園時段有妥善的規劃
2.1.16
離園時段有妥善的規劃
建立師生關係
2.2.1
隨時掌握幼兒出缺席狀況
2.2.2
公平合理對待不同背景之幼兒
2.2.3
充分利用時間與幼兒建立關係
2.2.4
教師態度正向溫暖且尊重信任幼兒
教師能以中立客觀的語言與幼兒互動。〔2分〕
2.2.5
教師能敏銳覺察幼兒的情緒感受
教師能敏銳覺察幼兒的情緒,並做合宜的回應。〔2分〕
教師能配合幼兒氣質的個別差異,並以合宜的策略引導幼兒抒發、調整情緒。〔4分〕
2.2.6
引導幼兒建立同儕關係
教師會和幼兒具體討論交朋友的方法,讓幼兒瞭解如何建立與維持友誼。〔4分〕
2.2.7
協助特殊需求幼兒建立同儕關係
2.2.8
積極維護幼兒的隱私權
教師能引導幼兒了解隱私權的重要性,並提醒幼兒不向陌生人透露個人與家庭的隱私資料。〔4分〕
2.2.9
有效處理幼兒的衝突事件
對於幼兒間衝突、負面的互動,教師會注意、介入,對於傷害性的互動會即時加以制止。〔2分〕
常規制定與執行
2.3.1
引導幼兒參與訂定常規,並落實執行
班級常規由師生共同討論、制定與執行,但會依據不同狀況做檢討修正,師生樂於共同遵守。〔4分〕
2.3.2
常規內容制定正向且合理
班級常規制定之內容簡明扼要,讓幼兒易於理解與遵守,
且能依據幼兒之個別差異或突發狀況作彈性調整。〔4分〕
2.3.3
協同教師能分工合作落實常規之執行
幼兒不適應行為之回應與輔導
2.4.1
主動關注幼兒的不適應行為
教師會主動關注幼兒之不適應行為,並嘗試理解行為發生的原因。〔2分〕
2.4.2
妥善處理幼兒之不適應行為
教師針對幼兒不適應行為,能配合幼兒之年齡層與能力,提供合宜的問題解決策略,儘快為幼兒解決問題。〔2分〕
2.4.3
親師合作妥善處理幼兒不適應行為
教師針對幼兒不適應行為,能主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瞭解幼兒不適應行為的問題。〔2分〕
建立班級文化
2.5.1
建立尊重差異的班級文化
教師針對不同語言、文化以及各類型家庭幼兒,能真誠接納與支持
並對幼兒所表現的偏見或歧視,教師會適時介入與輔導。〔2分〕
2.5.2
形塑互動良好的班級氣氛
班級氣氛強調同儕間自主性的討論、合作與問題解決,以進行活動或完成任務。〔4分〕
2.5.3
營造相互合作的學習情境
教師會鼓勵幼兒在生活事務上互相合作〔2分〕
2.5.4
引導幼兒參與公共事務
教師會鼓勵少數有能力的幼
兒參與及協助班級公共事務。〔2分〕
親師關係建立與經營
2.6.1
有效協助家長對班級教保服務有所瞭解
2.6.2
充分運用家長資源
2.6.3
與家長保持良好的互動與溝通
2.6.4
規劃實施合宜的親職教育
2.6.5
尊重接納不同社會文化背景的家長
課程與教學規劃
3.1.1
清楚的課程規劃依據
3.1.2
以幼兒本位為課程規劃原則
3.1.3
以課程的統整與平衡為規劃原則
3.1.4
規劃合宜的鄉土語言課程
3.1.5
規劃合宜的外語課程
3.1.6
設計合宜的教材內容
3.1.7
教材內容符合幼兒需求
3.1.8
教材內容規劃適切具完整性
3.1.9
主題與學習區之活動能相互配合
3.1.10
規劃佈置合宜的學習情境
教學實施
3.2.1
善用各類教學資源
3.2.2
教學資源之來源豐富多元
3.2.3
合宜引導幼兒使用教學資源
3.2.4
教師表達能力清晰,能清楚解說教學內容
3.2.5
依學習領域特性擇多元、適切的教學方法
3.2.6
善用團體、小組、個別學習方式
3.2.7
善用協同教學
3.2.8
善用跨班、跨部、跨校的教學型式
3.2.9
師生討論頻率合宜
教師每週安排至少 2 次團體討論,每次討論 10~15 分鐘
3.2.10
有效掌握團體討論之原則
3.2.11
善用問答技巧
3.2.12
提供每位幼兒發表機會
3.2.13
給予正向肯定的回應
3.2.14
有效引導幼兒進行小組/同儕討論
3.2.14-1
簡要記錄討論重點
3.2.14-2
有效運用討論記錄,延伸設計主題教學活動
3.2.15
校外教學次數安排得宜
3.2.16
妥善安排校外教學前之準備活動
3.2.17
妥善安排校外教學後之延伸活動
3.2.18
掌握幼兒安全的原則進行教學
3.2.19
掌握個別幼兒的學習能力、需求與步調進行教學
3.2.20
對幼兒學習表現給予正向回饋與建議
學習評量與評鑑
3.3.1
適切實施註兒童發展篩檢表
3.3.2
規劃並實施適切學習評量方式
3.3.3
規劃並實施適切的學習評量次數
3.3.4
向家長適當說明學習評量的實施,並善用評量結果
3.3.5
規劃並實施適切的自我教學評鑑次數
3.3.6
規劃並實施適切的自我教學評鑑方式
3.3.7
規劃並實施適切的自我教學評鑑內容
3.3.8
妥善安排其他專業人員協助進行教學評鑑
3.3.9
善用評鑑結果
教保人員的專業態度
4.1.1
維持成熟穩定的情緒
4.1.2
善於與同儕溝通合作
4.1.3
願意投入時間與精力
4.1.4
具備自我反思的能力
4.1.5
信守幼教專業倫理守則
4.2.1
積極參與研習活動以增進專業知能
4.2.2
持續透過多元管道與方法追求幼教新知
4.2.3
積極與專業人士分享幼教工作心得
4.2.4
積極參與教保人員專業社群
4.2.5
因應幼兒教育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