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13 分析學派 (一、邏輯實證論 (思想特徵 (二,語言、觀念的分析檢證與澄清 (針對日常、科學語言觀念, 辨別邏輯上的是非真偽,…
13 分析學派
一、邏輯實證論
時間
1930-50 年代
代表
維也納學派、劍橋學派
羅素、摩爾、維根斯坦、卡納普、艾耶爾
思想淵源
「經驗主義」
「邏輯經驗主義」、「科學經驗主義」
「實證主義」
「後實證主義」、「新實證主義」或「科學實證主義」
孔德三階段
2.「形而上的或抽象的階段」
3.「科學的或實證的階段」
1.「神學或虛構階段」
現代科學、邏輯學
思想特徵
一,拋棄形上學
形上學與知識無關、不探究
二,語言、觀念的分析檢證與澄清
針對日常、科學語言觀念
辨別邏輯上的是非真偽
科學、數學、無意義
三,依據「實證原則」進行驗證
「命題」
多個語詞概念的組成
真命題、假命題、無意義命題
四,建構世界之邏輯構造
建構成統一的體系
維根斯坦的見解
認知的對象內涵
「世界」→「原子事實」→「思想」→「有意義的命題」→「真值函題」→「真值函題的一般形式」→「沉默」
分類
3~6「思想領域或命題領域」
7「神秘領域」
「不可說」
1~2「世界領域或事實領域」
語言、世界或事實、思想與命題
宏觀
世界是諸事實的總和
語言是諸命題的總和
兩者:正確思想之總和
中觀
一系列原子事實、在特定的存在狀態
一些基本命題的邏輯函數
兩者:必須是有意義的描述
微觀
一群簡單物體的組合
數個名詞相關連貫的排列
兩者:必須正確描述某一個原子事實
二、觀念分析學派
時間
1960 年代起
代表
皮德思、謝富勒、赫斯特
思想特徵
與邏輯實證派不同
強調「設證」和「論證」
「論證」
一般知識
「設證」
個人主觀
不偏重數理
(二)皮德思的見解
對教育的「初元觀念」,做「次元性」的分析
教育三種必要條件
一,「工作-成效」
二,教育歷程是多樣態的
三,教育是一種引導或啟發
三大規準
(1)合價值性
目的要『善』
當時當地的「有價值」事物
(2)合認知性
內容要『真』
教育訊息
「知識」、「信念」
、「偏見」、「迷信」
教育內容
「自然科技」、「社會科學」、「人文藝術」、「宗教神學」
(3)合自願性
方法要『美』
基於意願及自律
分類
認知
教材合教法合
教導
教材不合教法合
宣傳
教材合教法不合
灌輸
教材不合教法不合
洗腦
技能
教材不合教法合
慫恿
教材合教法不合
磨練
教材合教法合
訓練
教材不合教法不合
催眠
(三)謝富勒的見解
1.教育口號
避免盲目
表面化、激進化、情緒化
2.教育隱喻
比喻或類推
四種隱喻
二,「塑造的隱喻」
三,「雕刻的隱喻」
一,「接生的隱喻」
四,「生長的隱喻」
必須慎用
簡介
革命性差異的學派
質疑傳統哲學
爭論、學派不同
觀念無一致的定義
語言使用不當
哲學視作「活動」
邏輯分析、檢證判別、反省澄清
嚴謹精確
20th「分析的教育哲學」
兩派別
「分析的教育哲學」
「觀念分析、語言分析」
三、對教育的啟發
(一)定義釐清教育語言或觀念
(二)重視所知與尊重未知
論證、設證不同的處理
教導真理、提醒信念
不宜武斷否認
(三)培養懷疑批判精神
「不疑處有疑」
反省檢視與批判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