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07 自然主義、人文主義 與教育 (自然主義 ((三)愛彌兒 (「青年前期」12-15 歲 (勞動、學習及研究的適當時期, 探索問題、自己學著解決…
07 自然主義、人文主義
與教育
自然主義
(一)思想背景
代表人物
盧梭
認為城市、文明、成人都是敗壞的
對於啟蒙運動的反動
「教育界的哥白尼」
(二)自然與情感
1.崇尚自然
原始、自然的狀態=善
「實在」就是「自然」
2.重視情感
傾向於「浪漫主義」
情感是與生俱來的
(三)愛彌兒
「青年前期」12-15 歲
勞動、學習及研究的適當時期
探索問題、自己學著解決
只要讀《魯賓遜漂流記》
「兒童期」3-12 歲
感官發展、經驗發展
不須知識、道德「理性睡覺期」
遭受「自然懲罰」
「嬰兒期」0-2 歲
重視保健
自由的活動
母親尤其重要
「青年期」15-20 歲
理性開始運作、正式教育
信仰,「還得給他一顆心」
群體生活的經驗
女子教育
天賦不同
不必進入學校受教育
培養教育子女
(四)盧梭的矛盾與影響
矛盾
反對體制、文明+《民約論》社會的重要性
兒童本位+五個孩子送到教養院
啟蒙運動+浪漫主義
影響
教育世俗化發展
脫離形式化
以兒童為主體
自然主義教育主張
(一)教育目的
成為自然人
順應自然本性發展
(二)教育內容
來源有三:自然、事物、人
擺脫「人」
趨向「消極教育」
避免太早接觸書
應以個人身體或官能、實際生活相關的
內容為主,以實物、自然為主。
(三)教育方法
第一,以學生為中心
第二,人性本善,給予兒童自由
第三,強調感官能力的自然發展「感覺唯實論」
第四,重視個人化的教育
人文主義教育主張
(一)教育目的
培養人性、理性能力
啟發其潛能
積極肯定自我
促進個人自我實現
(二)教育內容
獨特的個體:開放多元、彈性適應
重視情意教育:美感、愉悅
(三)教育方法
第一,以學習者為中心
第三,以自由取代強制手段
第二,營造包容接納的環境
第四,教學主張以啟發取代訓練
背景
18th 啟蒙運動
走向形式主義
崇尚理性
對立的
人文主義
人的本性的尊重
自然主義
崇揚事物本有的特質
人文主義
一、人文主義思想
定義
狹義
鑽研古希臘羅馬學術
文藝復興運動影響
廣義
人的地位、價值、權利、自由
「人本主義」
時代變化
二十世紀
多次「人文主義宣言」
十九世紀
道德為基礎,尊重個性、民族和歷史
十八世紀啟蒙運動
強調人類理性思考的開展
十五世紀文藝復興運動
培育希臘、羅馬時代的文化人
「古典再生」及「人文再生」
希臘羅馬時期
身體與心靈的發展
二、教育的人文主義
影響主義
傳統的人文主義思想
自然主義、存在主義、進步主義、浪漫主義、人文主義心理學
一種倫理假設或信念
Elias & Merriam
人性本善
獨立個體與潛能
自由與自動
自我概念和自我
自我實現、知覺、責任與人道
(一)代表人物
1.尼爾
「夏山」學校
學生完全自由
不實施道德教育
2.馬斯洛
人文主義心理學
「內在的教育」為主,「外在的」次之
大學目標
「天職的發現」
「自我認同的發現」
成為選擇者
3.葛拉塞
人類兩種失敗
「自我價值的失敗」
「愛的失敗」
《沒有失敗的學校》
(二)實踐與影響
「無圍牆的學校」
「自由的學府」
「開放的教室」
森林小學、田園學校、全人中學等體制外另類學校
九年一貫課程「帶起每一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