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刑法學 ((犯罪 (形式意義 (不法歸責 (按照何種標準認定行為人之行為違反規範 (廣義 (不法歸責+罪責歸責), 狹義:結果歸責 (判斷標準…
刑法學
犯罪
形式意義
行為
功能
奠基功能
確立「行為刑法」
確定刑法規範評價的對象
篩選功能
學說觀點
意志行為論
意志(內容)的現實化
意志內容是「歸責」的基礎
主客觀面向本質上為同一整體單元
社會行為論
具社會重要性的身體行止
目的行為論
是目的意志所支配
因果行為論
不考慮行為人主觀意志的內容
意志-身體行止-外界變動
不法
構成要件該當性
要素
客觀:行為人、行為、因果關係、行為客體、行為結果、行為情狀
主觀:故意、過失、意圖
故意論
認知
3 more items...
分類
2 more items...
意欲
1 more item...
性質區分
成文構成要件
描述性構成要件
「構成要件錯誤」
規範性構成要件
「涵攝錯誤」
基本犯罪類型
故意犯與過失犯
既遂犯與未遂犯
危險犯與實害犯
危險犯
基礎
4 more items...
種類
2 more items...
疑慮
2 more items...
狀態犯與繼續犯
區別實益:刑法§80,追訴權的起算時點
基本犯與加重結果犯
一般犯與特別犯
除了一般人均負有之消極義務(不侵害他人義務)外,
尚有特定資格者始負有之積極義務(體制性義務)
單一犯與結合犯
單行為犯與複行為犯
§221 強制性交罪(強制行為+性交行為)
§328 強盜罪 (強制行為+取財行為)
違法性
不法歸責
按照何種標準認定行為人之行為違反規範
廣義
不法歸責+罪責歸責
狹義:結果歸責
判斷標準
實務通說
相當理論(近期傾向客觀歸責理論)
少數學說
主觀歸責理論(周)
相當理論(李)
條件理論(黃)
通說
客觀歸責理論
條件理論
歸責的前提
肯定人的意志自由
人具有(理性)能力擺脫自然因果法則的支配,並且
反過來支配因果法則
「可能性」的概念
創造風險之行為
因果關係
條件理論
對於結果發生
不可想像其不存在的條件
,就是結果的原因;如
果除去該條件,同一結果仍會發生,該條件就不是結果的原因
條件的等價性
並無重要性或直接性的排序關係
特殊類型
假設因果關係(槍殺死刑犯)
假設的結果與系爭結果並非同一結果
超越因果關係(毒品未發作被打死)
不得以假設因果流程(毒發)判斷
,故仍有條件關係
累積因果關係(毒品半量)
擇一因果關係
(毒品全量)
條件理論的例外,行為人均仍受歸責。
(黃榮堅)另有看法,堅持條件理論推出的結論(無條件關係)
合乎法則之條件理論(對條件理論的修正)
正面地以
自然因果法則
判斷具體個案中的條件關係(不必使用條件理論公式)
批評
牽連過廣
循環論證
證成因果關係的是
人的先驗性認知
,而不是條件理論的操作,條件理論預設了因果關係判定的答案
難以界定所謂「同一結果」
相當理論
透過「客觀理性第三人」的觀點來判斷
若某行為「在一般情形下」可導致某個結果,則該行為即是該結果的相當條件,該結果可歸責於行為人
行為人具備特殊認知(採取折衷說的例外情況)
批評:客觀構成要件的檢驗,卻參雜了對於主觀層次問題的考慮
此時兼採行為人主觀認知的事實,而肯認行為的相當性
考慮的資訊量
客觀相當關係:考量行為人行為當下存在的所有事實
客觀歸責理論
1 more item...
主觀相當關係:考量行為人主觀認知的事實
折衷相當關係:考量一般人所能認知的事實為基礎(通說)
犯罪階層理論
二階層理論
認為構成要件該當性本身即有評價性質
三階層理論
受到因果行為論影響
能夠展現構成要件行為本身的
刑法非難意義
實質意義
法益侵害
功能
解釋導引功能
立法批判功能
what
利益說
相對性(特殊性)
多數人愉悅狀態
少數者的利益遭受排除或犧牲
法權理論
法主體性觀點
以自我為目的(並得自我決定)的個人
絕對的
憲法人性尊嚴的意義
「廣義的自由」
框架性概念的自由
自由是任意決定的權能,但是不指向被決定的對象本身。
自由同時也是個人現實存有的框架。
個人現實存有的具體化條件
不法則是恣意變動他人存有狀態而破壞法權關係
抽象-普遍
個人法益理論
個人關聯性
還原關係
仍然強調「利益」觀點(利益是令人愉悅狀態,因此必然與個人有關)。
刑罰
目的
溝通理論
在社會溝通層次上,犯罪意謂著一種「犯罪是正確的」主張,刑罰則是對此的回應,即「犯罪是錯誤的」抽象公眾
規範導向的溝通理論
抽象公眾
個人導向的溝通理論
行為人、被害人、相關人
為何是採取刑罰作為溝通方式?
預防理論
特別預防理論
威嚇、教化或隔絕犯罪的行為人
一般預防理論
消極一般預防
殺雞儆猴
積極一般預防
使大眾信賴刑法持續有效
促進、強化大眾(既有的)遵法能力
批評
實證上的困難?
與「罪刑相當原則」不相容
人類形象
並未考慮到個人內在即具有實踐法權關係的理性能力
積極一般預防中的人則是本具遵法能力者
消極一般預防中的人是趨吉避凶而無遵法意願者
應報理論
絕對理論
刑罰是必然的手段,與其他政策無關
著眼於行為人過去的犯罪行為
將犯罪主張之效力回應於行為人自身,揭示該主張之錯誤,進而使行為人理性得以自我回復
刑罰三大原則(相容於應報理論)
罪刑相當原則
刑罰平等原則
國家刑罰原則
批判:無目的之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