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近現代語文教育 (國文教材 (舊制文選 (突破期 ↓ 中華書局 / 中華教科書、 商務印書館 / 共和國教科書、 長沙宏文圖書館 /…
近現代語文教育
國文教材
舊制文選
突破期 ↓
中華書局 / 中華教科書、
商務印書館 / 共和國教科書、
長沙宏文圖書館 / 初等小學國語讀本、
張之純、莊慶祥 / 文字源流、
王夢增 / 中華中學文法要略、
莊慶祥 / 文法要略 。
新制創編期→五四、新文化、新思想
改良期→林紓 / 中國文學讀本、吳曾祺 / 國文教科書
組合單元探索期→知識服務於能力型
雛形 -- 蒙學課本
正式教科書 -- 國文教科書
成熟之作 -- 國文百八課
教學理論研究
五四運動後
沈仲九 / 隨感錄
陶行知 / 教學做合一
陳啟天 / 中學的國文問題 →模範文 / 問題文 / 自修文→因文而異
早期
蔣維喬 / 論小學校以上教授國文
兩大弊端 → 不屑研究教學 / 重講解輕誦讀
誦讀分三類 → 機械讀法 / 論理讀法 / 審美讀法
國文教員自身的不足
夏宇眾 / 中學國文科教授之商榷
改革教學法是中學國文科教學品質不高的關鍵
注意研究各階段的銜接
須符合學生心理
三十年代前後
中學國文教學概要
國語讀法教學原論
四十年代
葉聖陶、朱自清合編 / 精讀指導舉隅、略讀指導舉隅←教學參考書
蔣伯潛 / 中學國文教學法
重視語文教師素質的提升
重視課外輔導
傳統語文教育→現代語文教育
語文單獨設科 → 國文
廢科舉興學堂
欽定學堂章程 / 壬寅學制 (第一個政府正式頒佈的現代學制)
奏定學堂章程 / 張之洞、張百熙、榮祿合
語文課程設置
初等小學→讀經講經、中國文字
高等小學堂→讀經講經、中國文學
中學堂→讀經講經、中國文學
課程宗旨
講經讀經
中國文字
中國文學
選文標準
思想內容
藝術形式
教學時間
初等小學 →讀經講經12時 / 週、中國文字4時 / 週
高等小學堂→讀經講經12時 / 週、中國文學8時 / 週
中學堂→讀經講經9時 / 週、中國文學3-5時 / 週
語文教材
詩經 / 朱子集傳
書經 / 蔡沈集
易經 / 程傳
儀禮 / 儀禮鄭註句讀
左傳 / 武英殿本
周禮 / 周官精義
國文科→國語科
本質的改變
傳道→語言文字
注重評點串講→講求師生互動
現代文逐漸取代文言文
課程發展
1929 / 國文暫行課程標準
教學目的:口語能力 / 書寫清出迅速 / 養成習慣閱讀
教學內容
說話 / 標準語
讀書 / 精讀、略讀
作文 / 練習、研究
寫字 / 楷書、行書
教學方法:單元教學
1936 / 小學國語課程標準、中學國文課程標準
文章法規
政治教育
學生自學
1923 / 國語課程標準綱要
重視課外閱讀
注重選文的文學性和趣味性
重視自學能力和實際活動
注重規律法則的把握
重視能力培養
選文比例問題
課程內容:讀書 / 作文 / 寫字
中國文學目標
胡適(修改版)
國語通順後,方可添授古文,使學生能漸漸能看古書,能用古書。
作古體文但看作實習文法的工具,不看做中學國文的目的。
人人都能用國語自由發表思想 -- 作文、演說 -- 都能明白通暢,沒有文法上的錯誤。
阮真
初中國文學習目標
作文演說沒有文法上的錯誤,並有層次、調理
人人有看淺近書報的能力,並養成閱讀習慣
人人能用國語或國語文自由發表思想感情
人人有鑒賞國語文藝的能力和興趣
高中國文學習目標
一部分學生能看平易的古書
一部分學生能欣賞古代文學
人人能做通順的文言文及應用文字
培養極少數的天才學生仿作古文、詩歌及其他文藝
人人能看普通文言書報
1840(鴉片戰爭) - 1949
封建社會→半殖民半封建→社會主義
清朝
頑固派 (因循守舊,反對一切新生事物)
洋務派 (主張革新 / 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