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心靈論 (心理狀態說 (概要 (心靈為被動的「容受器」, 出生時空空如也, 心理意識、作用形成「心理意識『流』」, 後天經驗集合起來,形成心靈。),…
心靈論
心理狀態說
概要
心靈為被動的「容受器」
出生時空空如也
心理意識、作用形成「心理意識『流』」
後天經驗集合起來,形成心靈。
教育主張
內容
具體接觸的事物為主
以適當的方式組織課程
方法
講究「教學程序」
重視「類化」作用
赫爾巴特提出「四段教學法」
目的
提供適當的具體經驗
豐富人們的心靈狀態
學說
「心靈原子論」
心靈為後天構成
心理意識、作用等原子聚合成心理
「觀念聯合論」
經驗(觀念)聯合起來,成為心靈。
心靈實體說「唯靈論」
概要
身體之外,還有一個「靈魂」存在
人出生之時,即具備各種「良知良能」
開發有賴適當的引導與訓練
教育主張
方法
官能心理學
抽象思維能力
形式訓練說
目的
透過引導與訓練,讓靈魂脫離蒙昧
柏拉圖
「理性」「情性」「欲念」適當開展
內容
訓練抽象思考
理論性的人文學科
唯物主義心靈論
概要
物質才是唯一的實體
「刺激-反應」作用的結果
「大腦」「神經系統」
教育主張
功能
主張教育萬能論
內容
「體育」「健康衛生」
設計適當的刺激反應情境
目的
照顧、鍛鍊生理物質
習慣養成
方法
練習與增強
完形心靈論
概要
反對唯物主義心靈論
強調場域、全體意義、統整觀察
洞察領悟
沒有致力於解釋究竟心靈為何
教育主張
內容
沒有特別的主張
以統整方式呈現
兼顧精神與物質、心理與生理
方法
必須使用「內省」
提供具有整體規劃思考的學習情境
目的
全面的發展
內在意識或統覺
外顯行為或情感
不完全排除生理機能
實驗主義心靈論
概要
杜威
折衷調和取向
人=具有心靈的有機物
有生物系統的根基
主動認知或理解的能力
為了適應環境
「經驗」>意識理解>控制
教育主張
內容
週遭生活環境的事物
學校即社會
不應與真實生活環境脫節
方法
設計特定教學方法
問題解決教學法
方案教學法
從做中學
安排真實社會情境
目的
教育即生活
「適應環境」
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育即生長
「心靈的成長」
智慧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