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系統取向教學設計(行為主義) (操作制約 (教學技術 (代幣制 (正確行為正增強, 不當行為負增強), 行為改變技術 (原則…
系統取向教學設計(行為主義)
操作制約
桑代克(Throndike)
迷龍貓實驗
嘗試錯誤學習
學習3原則
練習律(校正回饋)
準備律(學習心向)
效果律(多肯定、少批評)
史金納(Skinner)
小老鼠實驗
正增強(正確行為-食物)
負增強(錯誤行為-電擊)
類化(紅燈有食物,綠燈偶而,老鼠看到燈亮會壓桿)
辨別(紅燈亮才壓桿)
削弱(壓桿都沒有食物)
二層制約作用(壓桿取食物+聲音=聲音取食物)
行為塑造(紅燈-正確壓桿-辨識閃燈意義-響聲-正確壓桿)
教學技術
代幣制
正確行為正增強
不當行為負增強
行為改變技術
原則
採用有效增強物,確認行為結果
掌握個案行為的反應
訂定適切的成就標準
維持環境單純
適時使用增強或懲罰
增強物因人因時而異
增強次數要因時制宜
按部就班、逐步漸進
訂定明確、公平有信用的契約
古典制約
巴夫洛夫(Pavlov)
狗唾液分泌實驗
鈴聲-無唾液分泌,引起注意
鈴聲+食物-唾液分泌
食物-唾液分泌
鈴聲-唾液分泌
制約行為
二層制約作用(看山圖片-念山的音-畫山形-知道山)
自發恢復(捷運靠右走)
類化(水牛-黃牛、乳牛)
辨別(區辨制約反應)
削弱(被騙多了也會聰明)
增強(喊爸爸)
蓋聶(Gagn'e)(行為主義+認知心理學)
與認知教學的關聯
瞭解訊息處理能力
訊息處理模式
短期記憶的儲存
經過轉換的訊息能維持20秒的記憶
是長期記憶的基礎
長期記憶的儲存
趁短期記憶未消失前繼續練習而來
編碼
控制歷程
透過「執行控制」和「期望」的運作組織,促使學習者能有效內化學習歷程
執行控制
引導學習者的注意、進行編碼、檢索提取、組織應用
期望
學習者想達到自己或他人訂定學習目標的一種特殊動機
學習如何去學習
教師應熟知學習者完成訊息處理記憶新知的執行控制和期望歷程,做好教學活動設計,讓學生能自己完成學習
完成認知學習成果
語文訊息(能用書寫或口語表達知識)
標籤的學習(命名)
事實的學習(言之有物)
有組織知識的學習(完整陳述知識)
動作技能
認知策略
注意
編碼
記憶
回憶
思考
態度
態度表現-增強-態度修正-再增強
心智技能(運用心智來學習如何做某事的能力)
知道程序
知道如何做
論點
配合「教學事件」,每個「學習階段」都能發揮其應有的功能
學習首要條件就是瞭解學習者訊息處理能力,以設計適合的「學習階段」和「教學事件」
學習者在學習和記憶過程中涉及不同的大腦結構和訊息轉換歷程,構成不同的「學習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