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心靈哲學 (心靈狀態說 (教育主張 (實際教學 (重視直觀與經驗教學, 重視課程的組織與安排及固定教學方法的步驟, 提倡四段教學法,…
心靈哲學
心靈狀態說
代表人物:赫爾巴特、休姆
教育主張
觀念聯合說,心靈不是實體,由觀念或原子聯合而成
教育在建構或充實心靈接納的內容
實際教學
重視直觀與經驗教學
重視課程的組織與安排及固定教學方法的步驟
提倡四段教學法
【順序】事物表徵→經驗→觀念
實在論的主張
主張心靈在初生時空無所有,心靈乃由後天許多經驗依據先後次序的原理與公例所組織而形成的
主張心靈是由觀念(或原子)聯合而成,並非實體
經驗主義
唯物主義的心靈論
代表人物:赫胥黎Auxey、巴夫洛夫、
行為主義
、華生
以客觀的科學方法觀察研究人類行為瞭解心理狀態,否認意識的存在
人所有意識與情緒都是物質的功能
霍布士
:萬物皆來自感覺與思維觀念的運動,後經胡克和赫胥黎的推展,影響後來行為主義的發展。
教育主張
教育的目的在於行為的養成(機械行為訓練)
教育萬能說
:能將兒童訓練為任何預期的教育目標。強調後天環境、學習的重要。
教育應以控制並支配神經系統,使身體組織改變,進而調整心靈的作用。
重視學生的生理發展。「健康的精神寓於健康的身體」。
行為主義
心靈實體說
代表人物
柏拉圖
亞里斯多德
笛卡兒
孟子
教育意涵
早期希臘的博雅教育目標在成就心靈自由的人,其達成方式是經由知識的獲得、在發展理性
形式訓練說
強調文化陶冶的通識教育
注重心靈能力的訓練,強調
官能訓練
的重要
重視背誦、記憶的教學方法
課程方面重視教材的訓練價值
贊同唯心論
靈魂的本質為智慧,智慧也是人類本有的能力,包括記憶、想像、判斷、理解等。
靈魂是非物質的永恆實體,可以主宰人所有的意識與情緒
理性主義
實驗主義的心靈論
代表人物:
杜威Dewey
教育主張
宜重自動原則、自我目的的選擇與自我的成長,以激發心靈的智性功能。
學生為學習主體
教育的作用是在啟發個體理性智慧的歷程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
教育是經驗不斷重組、改造的歷程
重建道德責任的觀念:因為肯定人類的行為是智慧的行為,因此對於行為的結果,自然應負道德的責任。
有機體從適應環境的互動中進而構成經驗,故心靈是自然的產物而非實體。
折衷唯物論與唯心論,一方面從從生物學的考察,把意識看作適應環境的一種工具
完形派的心靈論
代表人物:馮德、柯勒、考夫卡、寇爾白
教育主張
強調學習情境的統整性,對於學習材料作完整的學習,以使學生得到有意義學習
學習就是發展
頓悟
:是心靈的具體作用,是人類高級心智的產物。
個人是對整體情境作反應,心裡歷程不能分析為細小單位的聯結,「全體大於部分之總和」。
心靈不只是刺激反應的聯結,個人的情感係為內心意識的外表反應
表格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