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1-2日治時代的經濟發展 (基礎建設 (措施 (興建鐵路、港口、公路 (下淡水溪鐵橋 (現在的高屏溪, 當時亞洲最長鐵橋, 往來高雄和屏東),…
1-2日治時代的經濟發展
基礎建設
目的
為了有效的統治台灣
措施
發行貨幣
建立商品買賣秩序
實施土地調查和戶口普查
確立土地所有權和戶口資料
增加賦稅收入
加強社會控制
興建鐵路、港口、公路
方便商品流通與物資運送
下淡水溪鐵橋
現在的高屏溪
當時亞洲最長鐵橋
往來高雄和屏東
西元1908年
西部縱貫線鐵路全線通車
基隆到高雄
擔負台灣經濟發展重任
確立基隆、高雄兩大港口的地位
積極建設高雄港
成為重要的大商港
在各地設立郵局
興建大型發電工程
發展工業所需動力
日月潭發電廠
當時亞洲最大發電廠
影響
奠定台灣經濟發展的基礎
農業發展
目的
獲取經濟利益
滿足日本需求
措施
改善農田水利
擴大灌溉面積
八田與一
興建嘉南大圳
興建新式糖廠
增加蔗糖產量
橋仔頭糖廠是台灣第一座現代化糖廠
專用小火車
新式廠房設備
設立農業改良場
培育優良品種
影響
台灣農業逐步現代化
稻米、蔗糖的產量大幅增加
農民被剝削,生活困苦
工業發展
目的
準備戰爭需要
措施
推動煉鋁、化學、機械等工業建設
台灣逐漸轉為半公半農的型態
鋁可以用來製造飛機等軍需品
影響
日本對外發動戰爭
基礎建設和工業設施成為美軍轟炸目標
工業建設遭受嚴重打擊
資源開發與專賣制度
目的
增加收入
措施
在台灣低矮山區,大規模砍伐樟樹
熬製樟腦
在高山地區砍伐珍貴林木
在北部開採煤礦和金礦
實施鴉片、食鹽、樟腦、菸酒等專賣制度
總督府獨佔
設立台灣總督府專賣局
現在改為台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
列為古蹟
民間不得私下生產或銷售
食鹽大量外銷